国际教育网

繁体

太敢拍了!这部影片引人反思:我们教育孩子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2022-09-30发布于北京

关注


最近司法题材电视剧 《底线》火了,它讲述了三代法院人接力投身法治建设,在一宗宗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司法案件中坚守法治底线的故事。

之所以迅速出圈,是因为剧中每个案件都是根据近些年热度较高的真实案件改编,包括江歌案、北大弑母案、于欢案、辱母案等。

其中让人毛骨悚然的弑母案,原型就是“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剧情高度还原现实,尽显人性的善与恶,直面家庭教育中的苦与痛。

“完美小孩”的报复

唐啸云,名牌大学高材生,文质彬彬,稳重成熟,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在母亲生日宴上,他被当做光宗耀祖的门面。为了让母亲满意,唐啸云站起身表达了生日祝福。母亲欣慰地频频点头,开始炫耀自己的“杰作”——

“今天我们家,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上个月儿子刚刚进了世界顶级外企,并带领了核心团队,作为母亲,我为他骄傲。”

唐啸云赶快配合母亲:“妈,我有今天小小的成就,都是因为你含辛茹苦地培养我,妈,您辛苦了。”

母慈子孝的场面,十分温馨,羡煞旁人。

作为“德高望重”的中学老师,母亲刻板而教条,除了控制自己的儿子,在饭桌上摆出一副教导主任的态度,对自己亲戚家的孩子指手画脚。她总是不忘显摆自己的教育秘诀:

“小瑞啊,知道你哥哥为什么能成材?这不管大事小事,都得讲规矩,没有规矩啊,就不成方圆,就拿这吃饭来说,但凡每次出门吃饭,不管这一桌子有什么样的菜,但是每一道菜,他都必须全部吃到,这样才能保持营养均衡,今天你哥哥也是这样,你没注意到吗?”

小瑞嘟囔道:不喜欢吃的也要吃,那人不成机器了人?!

唐啸云赶紧教育表弟:“人吃饭是为了汲取营养,不是为了自己的喜好,还有,父母的话没有错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你好。”

唐啸云早已习惯了迎合母亲,但内心压抑了太多太多的愤恨。母亲的每一个眼神和每一句话都让人窒息,作为儿子,他忍受着常人无法感同身受的精神折磨。

回到家,母亲高兴地表示“这是最开心的一次生日”,惬意地坐在沙发上。

儿子则走向摆满奖杯的桌子,抄起自己的奖杯,一下一下地砸向母亲。

在监狱中被审问时,唐啸云透漏了母亲情感绑架式的教育方式

做错事,妈妈不会打他,只会惩罚她自己;

他不吃饭,母亲就都吃了;

成绩不满意,就说是自己的责任;

大学期间,每天都要和母亲通话,生活的细微小事都要报告

……


即使母亲死了,他依然在恐惧,害怕自己在地狱遇到母亲让他写检讨书,这是遭受了多么可怕的精神折磨,心理才这么失常!

躲在阴影里的心理
弑母这样的悲剧,是从小在被母亲精神折磨中长大的孩子可怜,还是母亲无辜?

很多人认为弑母的孩子过于残暴、心理变态,父母再怎么过分,也不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泯灭人性的事。但站在长期遭受精神控制的孩子角度,我们可以理性地分析一下。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超限效应”经常在教育中发生,父母对孩子持续地施以高压,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崩塌,出现逆反心理。

比如,孩子做错事或成绩下降,父母就会批评怒吼;

对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控制,没有选择权;

虐待、家暴,导致孩子心理遭受重创……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长时间剥夺孩子的自由意志,瓦解他的独立个性。千疮百孔的心灵,无法在阳光下暴露,只能躲在阴影中,但是它不会消失,有一天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方式出现,暴力毁灭曾伤害他的人或事物。

前两年的“15岁女孩弑母藏尸冷库案”让无数家庭震惊。

身为单亲的妈妈张灵是当地有名的律师,干练能干,爱女有加。

她把自己整个人生,都寄托在了女儿瑶瑶身上。对瑶瑶的要求严格,调查她的一举一动,希望女儿的人生完全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

瑶瑶跟同学抱怨过,说“家里什么都好,就是这个妈妈不好”。妈妈长期的控制,让瑶瑶失去了自由,最后彻底失控,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犯罪不可饶恕,不应该同情杀人犯,但我们更应该做的事情是——通过这些极端的亲子案例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时疏解负面情绪,避免悲剧的发生。

成功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坐在路边鼓掌的孩子”

培养一个完美小孩,势必会牺牲孩子的独立人格。而一个人格健全、内在完整的小孩,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巴菲特曾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四项特征: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如果不具备前两项,那后面两项会害了你。”

一个独立、善良、正义、勇敢的孩子,才是这个时代稀缺的优秀人才。

曾经有一篇爆红网络的文章叫《坐在路边鼓掌的孩子》,作者是作家刘继荣,她曾经也和无数家长那样望女成凤,强迫孩子变得优秀,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

试了很多方法,女儿都没能如她所愿——依然学习成绩中等,没有才艺和特长,梦想是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或家庭主妇。

她开始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放下自己的高压手段,给孩子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平庸的女儿在同学和老师眼里竟然如此优秀。

有一次,老师要求孩子们在试卷上写上自己最欣赏的同学,除女儿之外,全班所有人都写了她的名字。他们给出的理由太多太多了,比如女儿善良,正直,好相处,热心助人……评价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班主任也连连称赞:“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是很优秀啊。”

这是老师从教30年第一次遇见这种事——一个中等生竟然成为班上每个同学都最欣赏的人!

刘继荣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妈妈,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女儿的一番话,让刘继荣心头猛地一震,完全被女儿的英雄主义打动。是啊,做一个快乐的平凡人,有什么不好呢?我们把孩子绑在身上太久了,久到已经忘了孩子属于他自己,而不是我们。

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才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允许孩子做自己,接纳孩子的平凡,是父母自我成长的开始。给孩子的心理松绑,也给自己松弛的机会,放轻松一些,反而更能看到孩子成长的惊喜。

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才应该成为父母育儿最大的成功。

END

作者:小石榴,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