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上海妈妈深夜翻监控记录,发现了婆婆带娃的秘密……

2023-03-06发布于上海

关注
关注“超级育儿师”视频号

了解更多育儿干货




作者|李耳耳


前不久,上海一位妈妈看家里的监控时,无意间发现了婆婆带娃的“秘密”。


女儿刚学会走路,摇摇晃晃地,还需要扶着东西才能站稳。


婆婆就耐心地陪在孙女身边,一只手放在背后虚扶着,亦步亦趋地陪着孙女玩耍。


电视机就在旁边,但整整一个下午,婆婆都没玩过一次手机,或是为了图省事给孩子放动画片。


她这才明白了,为什么不识字的婆婆,却培养出了一个985博士生儿子。


父母专注的陪伴与及时的回应,真的能影响孩子一生。


然而,大多数父母,却在“假装”陪孩子。




01



多少父母,在假装陪孩子


《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发布了一组数据。


有47.6%的家长会在陪孩子的时候,顺便做家务;有38.4%的家长会经常看朋友圈,刷微博。


与其说这是“陪伴”,不如说这是流于表面的旁观,父母只是呆在孩子身边,做着自己的事。


偶而瞥一眼孩子,说两句“不许爬沙发”或是“宝宝真棒”。


想起一则新闻。


吉林长春一位爸爸在家带娃时,忙着玩手机,连9个月的宝宝将排泄物吃进嘴里都没发现!整整五分钟,孩子都在试图引起爸爸的注意,但爸爸连头都没抬一次。


图源:人民网


妈妈是怎么发现的呢?下班回家后,她发现家里异常整洁,连沙发套子都被换了,觉得奇怪,便去看了监控。


丈夫以为能用事后补救瞒过妻子,殊不知他只是骗了自己,但骗不过孩子。


在孩子得不到回应的那五分钟里,他在想什么呢?


一位妈妈放出了家里的监控片段。当时,她和丈夫都在玩手机。


孩子先是手舞足蹈,想让爸爸抱抱自己。


见爸爸没有反应,她又回头,一下扑进妈妈怀里,亲昵地用脑袋蹭蹭妈妈的脸。


图源:白鹿视频


可即便这样,妈妈也没有放下手机。最后,她只能一个人落寞地待在角落里,自己玩着手指。


图源:白鹿视频


看着就令人心疼。


曾经我也总是在不经意间冷落了孩子,如今想想,也许是因为我内心有一种侥幸,孩子还小,不会哭不会闹,更不会出言指责。


我便也就心安理得地享受孩子的“乖”。


等孩子稍微大一点,为了吸引爸妈的注意,他们还会费尽心机地“讨好”。


国外媒体做过一个访谈,他们邀请了5位3-6岁的孩子,要求他们用20秒的时间,说服父母放下手机和工作,专心陪自己。


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祈求的方式:


“我会给爸爸一段专属的表演!”

“妈妈,我跟你发誓,我会表现得很好的。”

“妈妈,陪我玩吧。刷牙的时候我再也不窜来窜去了。”


图源:腾讯视频

明明做错的是父母,但想办法弥补的却是孩子。


接着,工作人员告诉孩子,他们并没有成功说服父母。


原以为他们会发脾气、哭闹,没想到他们竟然开始反思自己:


“可能她不相信我,有时候我会保证做什么,但最后没做到。”

“他们可能在工作,很忙。”


图源:腾讯视频

缺少陪伴的孩子,都变得很“乖”。


只是这种“乖”,往往是以失去童真为代价的。




02



陪伴孩子,是有“有效期”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存在性焦虑”。


指的是无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是冷漠的态度,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存在感,不被爱。


知乎上一位女孩,被“存在性焦虑”深深困住,她甚至不敢向朋友和老师求助,因为“怕得不到理解和帮助,更怕她们对我说的不当回事”。


在她的记忆中,父母觉得看电视比陪孩子说话更重要。他们虽然照顾着她的生活起居,但却没有任何情感陪伴。


每当她想分享一些趣事时,妈妈总是很冷淡,或是心思在别的事情上。


有一次,她想用发脾气引起父母注意,但他们却用更冷淡的态度,惩罚她发脾气。


图源:知乎匿名网友


这个问题下,许多人有着相同的困扰。


一个女孩说,每次放学回家,她都期盼着能听见一句“你回来了”,但父母永远在低头玩手机。


图源:知乎匿名网友


另一个女孩说,妈妈宁愿多给她钱,也不愿为她留出一点时间。


有一次,她问妈妈能不能多关心她,妈妈却说:“等会儿再说,先让我把电视看完。”


图源:知乎匿名网友


也许父母会说“孩子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但事实是,童年没有得到情感满足的孩子,长大后都过得很艰难。


因为陪伴孩子,是有有效期的。李玫瑾教授提出,陪伴孩子,有4个阶段。


第一阶段(0-3岁):情感抚养,用充足的爱和关注,给孩子奠定安全感。


第二阶段(3-6岁):性格培养,用言传身教,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方式。


第三阶段(6-12岁):能力培养,悉心观察,在相处中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向。


第四阶段(12-18岁):尊重教育,少说少管,用默默的陪伴,成为孩子的后盾。


每一个阶段,都契合儿童心理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一旦错过,再怎么弥补,都没有用。


那些小时候在父母身上得不到爱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会去别的地方寻找。


北京某医院副主任讲了一个故事,一对父母神情焦急地带着16岁的女儿来医院治疗网瘾。


在问询中得知,父母和女孩几乎0交流,日常相处的模式就是各忙各的。


他问女孩如何看到父母的缺席?


女孩冷淡地回答:“习惯了。”


孩子的成长,是一道单行道。亲子间高质量的相处,是父母给孩子的礼物,也是孩子给父母独一无二的幸福。




03



不玩手机的陪伴,是什么样的?


那么,不玩手机的陪伴,是什么样的呢?



1、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


作家陈冠学在《父女对话》中,记录了自己和女儿的日常。

“爸爸,你的眉头为什么老皱在一起?”
“太阳公公照得太亮了。”

小女儿拿镜子自照。

“爸爸,我的眉头没有皱在一起呀!”
“那是你的心跟太阳公公一样亮。”

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也不需要父母做什么功课。

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就能来回好几个回合。

这种“我知道爸爸在陪我、会回应我”的信念感,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爱上表达、分享,在满满的安全感中成长。

陪伴,其实一点儿都不难。


2、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


很多父母会将陪伴误解为一项任务,比如陪孩子练琴、陪孩子做作业,如果孩子没完成任务,父母就会大动肝火。

如此一般,与其说是“父母陪孩子”,不如说是“孩子陪父母”,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反倒挨了一顿骂。

高质量的陪伴,是父母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用专注与耐心告诉孩子:“你只要做自己就好,我喜欢和你呆在一起。”

多陪孩子多一些大人看起来十分无聊,但孩子却很享受的事情,蹲在草地上看蚂蚁搬家、在公园一遍又一遍地玩滑滑梯、天马行空地拼积木……

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幸福的时刻。


3、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但,我也明白父母的苦衷。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下,下班后不可避免地要看手机回消息,或者是稍微刷会儿短视频放松一下。

所以,陪伴孩子时,质量比时间更重要。与其有一搭没一搭地敷衍孩子三小时,不如放下手机专心陪伴一小时。

因为在高质量的陪伴中,会让孩子与父母之间会建立起强大的信任。

在这种信任下,孩子会更愿意倾听父母的话,当父母说“我现在要忙一会儿工作,半小时后就陪你画画”时,孩子的第一反应,将不再是“爸爸/妈妈又在骗我”,而是“爸爸/妈妈好辛苦,我先自己玩一会儿”。

写在最后:

陪伴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互相滋养、互相关怀。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孩子对自己无条件的爱、信任和依赖,体会为人母/父的快乐;

孩子能在陪伴中汲取营养与力量,学会与人相处的方式,意识到“我很好,我值得被爱”。

这种陪伴,有效期只有短短十年,与所有父母共勉。


温馨告示


因微信公众号改版,只有设置星标公众号后才能看见每天推文的封面,以及准时接收到推文到达通知~

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不知不觉中,超级育儿师已经成为了许多宝爸宝妈们的回忆。

我们时常一起嬉笑怒骂孩子的琐事日常,也会一起分享每份惊喜和难过~

我们一起碎碎念念,也想一起岁岁年年!

现在,我们也想继续参与更多孩子的成长,希望和大家一起走下去。

接下来的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们继续,不见不散!


  1. 点击【超级育儿师】

  2. 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3. 设置添加星标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