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不聊学习时,儿子让我感到陌生”

2023-03-30发布于北京

关注


“风和太阳有一次比赛,看谁能让路上的行人先脱掉外套。

于是风使劲地吹,想把行人的外套吹掉。可是行人却反而紧紧裹好衣服,顶着风前行。风累得要命,却丝毫不见效。

太阳上场了,它开始增加热度,行人感觉到温度的上升,于是脱掉了外套。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

从中可以看到,自驱力的“神奇”。外力的推动再强,也会引起阻抗;自己想做的事,排除万难也会去做。

很多家长最想看到的,是孩子学习具有自驱力。

但每一个教育场景中,家长却成为了“风”。催着、盯着、吼着,恨不得推着拉着孩子走,那孩子要么顺着风吹的方向走,要么裹紧衣服扛顶着走。内驱力出不来,还会变成对抗力。

“当我和儿子不聊学习
他的知识储备让我诧异”

最近,刷到一位妈妈发的帖子,让我对孩子的“自驱力”重新有了思考,她称:“和初三的儿子不聊学习时,他让我感到陌生”。

某天晚上,这位孩子郑重地找妈妈谈话,希望妈妈管住嘴,少叨叨。说自己心里有数,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什么时候该休息。孩直言称他的逆反是妈妈的叨叨造成的。

本着不跟青春期孩子较劲的大原则,这位妈妈咬牙说行。

次日她带儿子从口腔诊所出来,看着孩子在车上摆弄了手机半天,又连上了车上的蓝牙,播放孩子自己曲库里的音乐,摇头晃脑很享受的样子。

这位妈妈借机和儿子聊天,此时正在播放一首名为Flower Dance 的曲子,她就问孩子这是哪儿的音乐。

儿子说是日本音乐,“妈你知道吗?和我们大二度不同,日本音乐大多是小二度,就是这样的”儿子给她哼唱,并告诉她如何用半音辨别小二度。

接着,孩子从自己改编的几首小调,讲到日本曲调,再到印度音乐、非洲音乐、意大利歌剧.……讲的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这位妈妈有点好奇,问他是哪儿学的?孩子说当年考音基的时候学过,后来觉得很有意思,又看了B站,听了很多乐曲,自己总结出来的。

孩子在妈妈的询问下打开了话画子,又开始聊起了霍金的预言,中医的神奇,秦始皇的求丹之路.…

那一刻,她突然觉得她完全不了解每天朝夕相处的儿子了,他的喜好、他的兴趣、他的优势,全部淹没在每天枯燥的学习里,已经很久很久。

评论里有网友说到自己当年学习的事,只要她妈妈一直盯着她,成绩就开始往下降,一旦妈妈不管她,她就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让成绩提升。

她说:聪明的孩子会有让自己爱上学习的方法,孩子的学习真的不是逼出来的,家长要多花些心思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有自驱力时
父母千万不要唠叨

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能力非常强!

比如有的孩子对自己喜欢的科目就读得很开心,也可以拿高分。

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会去钻研,会有目标,能研究很久。那为什么对学习就提不起兴趣来呢?

其实问题,有时候就出在家长身上。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

比如陪写作业。要知道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巩固当天的知识,是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可我们迫于学校老师的压力,以及自身的焦虑,对孩子的写作业问题强加干涉,结果就造成了作业责任的转嫁,孩子会觉得,父母催,我就做,父母不催,我就一直拖着。

代选兴趣班。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安排课程,要知道,兴趣班之所以叫兴趣班,是因为它基于兴趣,孩子没有兴趣的事情,你非要强加给他,这不就是剥夺了他的自主权嘛。

生活上的大包大揽。当孩子上小学后,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太多了,可我们总是觉得孩子没长大,还不够成熟,因此,把孩子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大包大揽,渐渐地,孩子觉得这些事情都是父母的,自己没有必要去参与。

因为我们习惯于干涉,习惯于控制,所以,养成了孩子依赖别人的个性,他的自主意识会变得极差,他更倾向于看父母的眼光,他更喜欢把责任转移到父母身上。

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了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所以督促只能适当,而且要讲究方法。

督促孩子学习切忌唠叨,切忌大事小事都要干涉。
 
在家长的絮絮叨叨,指责数落中,孩子决不可能有积极愉快上进的情绪,很难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家长的唠叨,不停的催促、训斥,使家庭气氛紧张,使孩子紧张,无法获得宽松宁静,影响学习。做家长学会长话短说,不必要的话不说。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句话被全世界的教育专家引用,它说的是,“填鸭式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它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

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孩子学习主动性不是逼出来的
而是需要家长创造出来的


想跟父母说的就是,当孩子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时候,他就已经足够优秀了,我们只要做好养育工作,适当放手和聆听,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

作为父母,我们就应该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咨询顾问”,而不是孩子的“老板或是理人”。

只有家长不过度参与,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他才能真正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更独立自觉。

因此,家长要把握好界限,深刻认识到孩子和自己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需要他承担的责任,让他从小学着承担。

在学习上,不要过度干涉、控制,给孩子适当的自由,让他自我管理;遇到问题鼓励他自己动脑思考,找到学习的乐趣。

家长只需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支持,在他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再去给他建议和引导。

这样有界限感的爱,才能让孩子找到内心的动力,为自己的学习、成长负责。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