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女孩被冤枉偷东西,爷爷做法获千万网友点赞:信任,是父母给孩子最有底气的爱

2023-05-23发布于上海

关注

文 | 夕暖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感触很深。
一个8岁女孩和爷爷逛文具店时,被店主指控“偷拿胶带”。
图片来自微博西部决策
女孩满脸慌张和恐惧,掏光所有口袋力证自己清白。
店主非但不信,拿着手机调出监控,咄咄逼人:“我看到你拿了,拿出来,快点快点”、“不拿出来,就报警”。
图片来自微博西部决策
周围的人也开始指指点点,甚至有个老太直接上前搜身,摸女孩的口袋。
可怜的爷爷在一旁势单力薄、声嘶力竭为孙女辩解:
“她都说没有了,要怎么拿出来?”

“我相信我家小孩。”

“报警就报警,要是没有怎么说?”


图片来自微博西部决策
最后在爷爷的坚持下报警了,警察来了以后,才把事情捋清楚。
原来,小女孩刚开始一手拿一个胶带,拿了一段时间就又把其中一个放回去了,但店主只看到前面的监控,没有看到后面放回去的画面。
图片来自微博西部决策
不敢想象,这个仅8岁的小女孩在被推上“刑场”示众时,当她百口莫辩时,当她掏光所有口袋后,得有多无助、多惶恐不安。
唯一庆幸的是,爷爷始终站在她身边。哪怕在证据看似确凿,哪怕背负众人指责,爷爷都不曾动摇过那颗“信任”的心。
想起育儿博主王人平的一句话:
“为人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被父母怀疑说谎而打骂,比被外人冤枉更痛苦。如果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和依恋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孩子只会生无可恋。”
深以为然。
信任,是父母给孩子最有底气的爱。
当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不仅能安抚孩子内心所受的部分委屈,也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底气。
反之,如果父母把孩子推向“孤立无援”的境地,无处可诉冤,这种伤害会给孩子内心蒙上巨大的阴影,甚至影响一生。

01


被冤枉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有多恐怖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做过什么事最伤害你?
其中有个博主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15岁那年,姑姑来家里小住一段日子。有天姑姑发现手链不见了,因为前一天她进过姑姑的房间,便成了重点怀疑对象。
她很委屈,哭喊着不是自己拿的,可姑姑就是不信。
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回来,她以为妈妈会相信自己,可妈妈二话不说,直接打了她一顿。
第二天,妈妈从床底下扫出了手链,她以为能洗刷冤屈,得到一句道歉。
不想妈妈却说,“看吧,心虚了,自己偷偷放这里了。”
没有人知道,被冤枉的那一刻,她有多愤怒、无助、羞耻、焦躁,就像莫名其妙被关进了小黑屋。
她多渴望妈妈能给她打开一扇窗,但妈妈的一顿痛打,却直接把她推向更深的黑渊。
这之后的好几天,她都觉得生无可恋,很想从窗户一跃,以证清白。
《哪咤之魔童降世》剧照
十年了,每次想起这事,她还是有种窒息的羞耻感。
她说,现在我还一直活在被冤枉的阴影里。每当身边的人找不到东西时,我总会下意识翻出自己口袋、包包证明自己没有拿。
虽然别人并没有怀疑我,可还是会莫名紧张,生怕被怀疑。
被冤枉的孩子,都是带着伤痛长大的。
曾有一项针对2600个孩子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6成的孩子表示自己被冤枉后,完全无法释怀,会一直铭记在心,每次想起来都很难过。
图片来自网络
大人轻飘飘的一句质疑,落在孩子心上,却是重如千斤。
教育学家尼尔森说,“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最绝望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周围人的言语,导致的羞耻感。”
被误解、被冤枉时,丧失尊严比失去生命还令人恐惧。
孩子的阅历不像成人,他们不会明白“咬咬牙、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个道理,他们只知道满腹委屈、伤痛和无助,叠加起来就是深深的绝望。
尤其是当他们求助无门,或者求助不被重视时,希望破灭,生命之火也会随之消失。

02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勇敢反击的底气


孩子被冤枉偷东西的新闻,其实并不少见。
贵阳市,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一名三年级孩子,被班主任公开指认为小偷,还录制了“认罪”视频发给家长。
图片来自微博现代快报
得知这件事,孩子爸爸并没有急着打骂孩子,而是反复观看,并耐心询问孩子当时情况。
正因为爸爸的信任,孩子才得以沉冤得雪。
爸爸发现视频里,老师在“审问”孩子是否偷了同学的笔时,孩子根本没有承认,只说自己好奇就拿起来看一下。
可当他拿起来看的时候,有同学向老师打小报告说他偷笔。
老师一来便二话不说逼迫孩子认错,甚至不惜动手。
武力压制下,孩子只能认下这一“罪行”,“不说老师会打我。”
得知真相,为了还孩子一个清白,爸爸上访到教育局求个说法。
不想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只是轻描淡写地说:
“就算老师冤枉了,又有多大点事啊!”
图片来自微博新浪新闻
当记者询问学校是否对涉事孩子进行心理安抚时,工作人员反问:
“这个需要什么安抚?你觉得对孩子有很大伤害吗?”
幸好最后,在舆论的发酵下,老师迫于压力,给孩子道歉了。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路上,难免遭受嘲讽、质疑、误解,我们无法事先帮孩子清除掉一切潜在伤害,却可以和孩子一起面对,给孩子信任,让孩子有所依,把伤害降到最低。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激发事件A仅仅是引起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C的间接原因,而真正造成这一切的,是看待事物的错误信念B。
图片来自阿尔伯特·埃利斯书
也就是说,孩子被冤枉时,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情绪伤害。
这时,如果父母选择忽视或者不信任孩子,孩子就会陷入崩塌信念B,至此难以走出这个伤害。
反之,如果父母给予孩子信任,孩子就拥有积极正面的信念B,从而把被冤枉的伤害降到最低。
孩子被冤枉时,父母的不同做法,影响孩子一生。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给予孩子信任。
而这份信任,就是对孩子自尊、自信和安全感最好的守护,也是孩子在面对不公,勇敢反抗的底气。

03


当孩子身陷嫌疑,我们应该怎样做?


作为父母,我们总免不了焦虑:怕一不小心冤枉了孩子,更怕一味的信任会变成包庇,纵容了孩子。
所以,免不了会有这样的疑惑:如果不确定孩子是否被冤枉,也要直接相信孩子吗?
是的。
诚如育儿专家尹建莉所说:“不要担心你的相信会让孩子变坏,如果你真诚地相信,孩子会珍惜你的信任,哪怕此时说了谎,接下来也会变得诚实。这是一种心理能量,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准确传递。”
无论孩子做错与否,当他遭受质疑时,就是他最需要帮助,最需要获得信任与支持的时候。
想起早前重庆一位爸爸的做法:
国庆期间,爸爸带儿子正在外游玩,突然接到片警邹警官的电话:他的儿子疑似划了别人的奥迪车,要求他们来警局协助调查。
在警局,他们看到视频监控,画面上只有儿子曾靠近车子,还绕着它走了一圈。
车主一再强调,此前他的车没有任何划痕。
可儿子也一直否认,说自己并没有这么做。
当所有的事实摆在眼前,如果你是父母,是相信孩子还是相信证据?
这位爸爸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典范,他做了这三件事:

01

保护孩子的情绪,及时带他离开

在警局时,儿子一直说自己并没有划车,但现场围观的人很多,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孩子越来越烦躁。
爸爸立马意识到这样不行,赶紧让家人先带孩子回家。
而后按照车主的要求赔偿了3500元。
他说: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应该有家长承担责任,在孩子有安全感的情况下进行教育。

如果孩子没做错事,在这种场合我们也不能用“闹”的方式解决,这会让孩子以为靠“闹”就能解决事情。”


图片来自微博用闪光的电
不得不佩服这位爸爸的智慧。
在不确定孩子是否犯错,爸爸妈妈有责任先替孩子扛下来。避免孩子如 “罪人”般游行示众,经受各方拷问,同时也避免孩子目睹大人之间的争论不休和死不认账。

02

好好和孩子沟通,了解真实情况

回家后,爸爸也没有因为赔了钱而大发雷霆,而是在孩子情绪稳定后,与他促膝长谈,了解事情经过。在孩子坚称自己并没有划车,爸爸选择无条件信任他。
当孩子疑似犯错时,与其一次次逼问“到底是不是你做的”。
不如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爸爸妈妈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你可以告诉我吗?”慢慢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
更重要的是,当孩子做出解释,表明自己的清白,我们就要选择相信,和孩子一起把事情搞清楚。

03

为还孩子一个清白,不嫌麻烦

确认儿子没有划车后,爸爸再次找到邹警官沟通此事。
庆幸的是,邹警官对此也有疑问,花了3天研究这段监控视频,通过放大画面,最终确认孩子并没有做出划车的举动。
在得知车主之前去过商场,爸爸又与邹警官前往商场调取监控录像。
最终还孩子以清白。
原来在商场时,奥迪车已有明显的划痕。
这就是信任。无条件接纳孩子,给孩子尊重、支持和安全感。
做错没关系,爸爸妈妈和你一起面对,该道歉就道歉,该赔偿就赔偿;
没做错被冤枉?那爸爸妈妈就为你撑腰,你不需要平白蒙受冤屈,我们会为你抗争到底。
曾看过这么一句话:
影响一个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要素,并不在于父母纠正了孩子多少行为,也不在于父母灌输了孩子多少道理,而在于父母是否能跟孩子站在一起。
被父母的爱、尊重、信任、接纳滋养的孩子,大概率不会把自己逼进痛苦绝望的孤岛,他会相信,永远有人站在自己这边,所有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但愿每一位父母,不会让自己的轻率冤枉了孩子,更不要让冤枉成为孩子往后人生中的阴影;
也但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信任与爱中沐浴长大,拥有向不公遭遇反抗的勇气和底气。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