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36岁“博导”航天员家世背景曝光:告诉孩子,读书才是最容易的出路

2023-06-06发布于北京

关注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发射圆满成功。
一个名字成为顶流:桂海潮。 
为啥?
他是中国史上最年轻的航天员;
是第一位戴眼镜的航天员;
是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
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他年仅31岁就成为博导,发表了近20篇SCI......
每一项单拎出来,都十分抢眼。
以至于桂海潮的新闻下面,有人开玩笑说道:
“建议查查家里人。”
真的有网友去查了,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别说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了,桂海潮连人生的起点,也比常人低很多。
他父母都是农民,家住云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刚刚脱贫。
在这个满屏推崇、羡慕精英教育的时代。他的故事给无数迷茫的普通人,一个坚定的答案。
谁说“寒门难出贵子”?谁说努力没有用?

他是大山里走出来的

“小镇做题家


桂海潮进入太空那天,台湾学者赖岳谦教授说过一段话: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高度关注神舟十六号,就是因为它是第一次完全的可以把平民百姓送上(太空)去了。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孩子,由于国家的教育普及化。我们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全世界,国际级,顶端的科学家,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桂海潮出生在云南保山市施甸县。

施甸,

傣语意为“美丽的坝子”,是一个只有不到30多万人的小县城,2020年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从施甸县城出发,大概走过20公里的蜿蜒山路,就到了桂海潮的老家姚关镇。
这里确实不富裕,但是只要你打听“桂海潮”,总有人骄傲地告诉你:
“他是这条街有名的大学生。”“那个黑瘦的男孩”。
有人感叹道:“那个小镇里的居民,去过省城、首都的都可能不多,居然有个孩子要去宇宙了。”
这是多奇妙、多震撼的一刻。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也无法提供优渥的人脉资源。
但他们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
上大学前,他一直在县里求学。这里没有顶级的教育资源,他也不是天才。
他只是从小,比其他人更加努力。
早上,第一个去教室,晚上,最晚回到宿舍。
别人玩闹时,他在背书,熄灯了,打着手电也要在被窝学习。
一个桂海潮中学时的邻居,在网上提及一段往事。
“我家就住在他读书的中学里,我家的厨房对着他高中住的那间小屋,每天黄昏吃饭的时候,都会听到他在大声朗读背诵,小时候贪玩,经常被老爸揪着去看他学习,透过那扇纱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个宇航员的曾经”。
小学老师赵光富对他的印象是“非常喜欢提问”。

有些问题让人意想不到,

连老师也答不上来,乡村小学可以看的书特别少,他业余时间总喜欢抱着书,从为数不多的书籍中,探索广袤的未知世界。

在高中化学老师杨洪洲那里,他是

一个“时间管理小能手”:“吃饭他总是错开高峰,平常洗漱的间隙也在学习,就连熄灯后还打着电筒在学”。
毫无疑问,桂海潮并非一个“应试机器”。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你会明白: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求知欲和他的勇气。

飞天梦终实现
小的时候,他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把读书看作唯一一条通往大山之外的路,却没想过走出大山以后要做什么。
梦想“降临”的契机,出现在2003年,桂海潮的17岁。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的消息传遍千家万户。
当时还在读高二的桂海潮激动万分。
那一刻,有一颗航天梦的种子已经在他心头疯长。
杨利伟从太空传回地球的画面,也成了激励他一路向前的精神指引。     
桂海潮的发小透露,高二那年,桂海潮参加了高三的模拟高考,一考就考到了全校前几十名。
一年过后,桂海潮参加高考,考出全县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
他的班主任回忆:“当年桂海潮的成绩完全可以报清北,志愿填报截止的时间是晚上12点,我和他聊到半夜11点,我希望他能考北大。”
但最终,他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梦想:航天。
他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也是北航当年在云南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
大学时,他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
他花了9年时间,一路从本科攻读完博士学位,继而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且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近20篇学术论文。

桂海潮的同学称

,桂海潮喜欢不断挑战和提升自己,并且做事有股韧劲“找准目标就一股劲儿扎进去”,遇到不懂的问题“无论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
2018年,31岁的桂海潮,选择回母校担任起了博士生导师。
24年求学生涯,让他从偏远农村走到了行业顶尖。
因为有了梦想,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清晰、坚定。
2020年,他从250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4名预备载荷专家之一。

“我无比确定,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
为了能成功在太空科研,他接受了最严苛的体能和技能训练。
8倍重力加速度;72小时睡眠剥夺;野外生存……两年多的时间,8大类、200余项科目,他都扛了下来。
他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比不了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的航天员。
一次,他负重数十公斤,在沙漠徒步行走5公里到目的地。
没想到,刚走一半,鞋底就脱落了。
而前一晚,他刚结束两天两夜的沙漠生存训练,另一只鞋底也打着“补丁”。
最后桂海潮只能穿着“张开大嘴”的鞋子,在滚烫的沙漠上前行了整整两个小时。
这不仅需要硬实力,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支撑。

有人这样写道:6岁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

一路长跑,一路蜿蜒,

一路惊讶,一路励志,
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很多人。
有“感谢贫穷”的王心仪,有“背母上学”的刘秀祥,有“寒门状元”庞众望……
让我们感动的,不是他们的成绩,而是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让我们记住的,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读书和努力的力量。
小镇做题家,曾一度成为嘲讽的对象。
他们说:你凭什么觉得你的努力能超越别人三代人的积累?
他们说: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工人赚得多。
他们说:你努力了那么久,还是赶不上人家的起点。
但我想说的是,读书可能无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但是如果你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那么去读书、去高考、去上大学……
即便由于个体的天赋不同,你成为不了桂海潮,更去不了茫茫寰宇。
但是你一定能够遇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道靓丽风景。
神十六发射,在桂海潮的家乡引起了巨大轰动。
他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全校直播火箭升空,桂海潮跟镜头打招呼的一幕幕,激励了无数即将迈入考场的学生。
施甸一中一名高三生说:
“看着又激动、又兴奋,梦想不止于当下,今后我会像桂海潮学长一样,不断地坚持,在学习的道路上,创造自己的辉煌。”
这一瞬间,孩子们看着桂海潮的样子,和当初看着杨利伟的少年桂海潮慢慢重合,这就是“榜样”二字最好的注解。
2023年高考马上就要来了,1291万名学子即将踏上高考考场,少年们笔不妨握得更稳点,梦不妨做得再大点!
请相信:
凡是微光,所向皆是星河。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