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别酸了,高考状元混得没那么惨

2019-06-29

关注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

作者:小新同学

一年一度的高考出分日陆续来临,各省700多几十分不等的魔鬼成绩争奇斗艳,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分数最拔尖的那位状元同学。


 

而关于对状元的印象,总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他们或分数顶尖,但衣食住行均有父母包办;或考入顶尖名校,但每周必往家里邮寄一次脏衣服;或名校毕业,但大公司不予录用……


这样的“高分低能”事例往往出现在高中《思想与政治》考题中,告诉我们智商高不是全部,德智体美劳需要全面发展。


“高分低能”的高考状元,听得多,见得少。

图/《武状元苏乞儿》


然而,在大部分人的求学生涯中,很难遇见这类“高分低能”的状元。他们活在试卷考题、同学八卦和某些家长口中。


没遇见不奇怪,从1952年至2013年,全国各地共出现了近3000名高考状元,从比例来看,数量非常稀缺。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至2015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一共招收了1503名省级高考状元,排名第三的复旦仅招收55人。


中国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没有机会在大学里见一见高考状元。

       这里拥有最多的高考状元。图/@北京大学官方微博


大部分学子从未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因为发展“智”这一项就已经耗竭了心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绝大部分人没有和状元们一起读书的机会,高分状元究竟“低能”到什么地步,自然也就无法亲自见证了。


“能”不低,就是惆怅“分”不够高。图/中新网


说葡萄酸的理由大抵是一样的,“高分低能”的状元为大部分凡人提供了“精神胜利法”的绝佳素材。


面对高考的折磨,道听途说且无从可考的“高分低能状元”,不失为一剂好的安慰剂。

 


说“高分低能”的人,大多语气里带“酸”


一段时间内,高考状元“高分低能”的事例,往往被别有用心者放大,作为反高考制度的抓手。其间涌现出一批“高考零分红人”,他们的事迹曾让挣扎在高考之中的广大青年男女热血沸腾。


2008年,安徽考生徐孟南因高考零分轰动一时。他在试卷上写下“我的名字是徐孟南,我的考号是……我是xx高中的……”,因叛逆带来的聚光灯迅速照亮了他。


今年,河北高考共有8千余人0分。


两年之后,陕西考生张皎以“零分状元”的头衔走红网络。他在试卷上留下了“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十六个字。此后,红极一时的他表示:“凡不是来找我投资的,一律免谈。十年内完成1000万的目标,成为中国首富”。


十年之后,已为人父的徐孟南参加了安徽的普通高考,最终被一所大专院校录取。提及自己的孩子,他说:“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很大程度是按现行教育体制走,不会过多干涉他们”。张皎则早年制作伪卡消费套现,最终沦为“窃卡大盗”。

       

徐孟南。图/ 网易新闻


白卷英雄的“壮怀激烈”与高考状元“高分低能”一经配合,读书无用、状元无用的论调自然就被搬到了台面上。张之洞引领清朝废科举,算是反考试制度实践中的成功人士,作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通过科举制走上仕途,再来倡导废科举还有些说服力。


放到这些“零分英雄”上,他们在教育体制中表现平庸,反高考行为背后的目的就免不了招来质疑:究竟是高考制度不行,还是你自己酸得不行?


心里酸了,但行动不能输。于是这项“心酸嘴强硬”的绝学得到迅速发扬。其中,成绩一般且厌学的学生、子女成绩一般且面对同事炫耀的父母、文化不高但收入不少的老板等几类人,成为该技能的集大成者。


高考在中国人心中有多重要,高考状元就有多吸引目光。图/纪录片《高考》


高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考状元也因此备受关注。往往是少数高考状元出现了问题,在铺天盖地的渲染之下,最终形成对高考状元群体的污名化。


原先为批判应试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读书机器而出现的“高分低能”,逐渐演化成为偏见的代名词。


“高考状元只会考试,其余能力不行”也成为一种普遍的刻板印象。

       


研究显示,自1999年高考改革至2004年,300多名高考状元均未发现高分低能现象。他们普遍是各省市的三好学生,平常非常活跃,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其中,不乏有的状元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然而这并非普遍现象。


1999年考入清北的高考状元中,毕业当年有70%多的学生被保送研究生,15%-20%的学生选择出国,并拿到知名大学的奖学金,约有10%的状元选择直接工作,大部分人拥有不错的收入。


每年近千万的考生中,从地、市一级开始计算,状元人数不过千人。其中部分状元被淘汰,但是其成材率远远高于剩下的“非状元群体”。


高考状元“高分低能”,实际是社会盲人摸象式的片面认知。


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



其实,“高考状元”智商和你差不多


2011年,中科院做过一份关于高考状元的调查,最终结果显示“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这成为“高考状元是社会失败者”这一刻板印象的一大佐证。


中科院专家研究结果显示,我们认为聪明绝顶的高考状元,并非学生中智商最高的那类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智商处于中等水平,少部分人的智商会处于中等偏上,对他们苛责求全本来就有失公平。


一个事实容易被人们忽略:那些智商最高的人,最容易获得某一行业资源,从而成为领衔的人,往往是不用参加高考的。


他们或被提前保送,或者出国。另一个角度看,风光无限的高考状元在高考之前就已经经历了一次筛选,而且是竞争的失败者。


成为高考状元有必然因素,更少不了偶然因素。

图/《出路》


高考状元取得高分,智商并不是全部,北京大学每年招收的状元中,有10%左右的学生是复读生。在大部分人智商没有明确高下之分时,更胜一筹的心理素质,会把他们送到高考金字塔的顶端。高考状元的成就背后,实则存在很多偶然因素。


如今的高考制度,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学校会进行把关,剩余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考核,则交给了高考。


曾有人对近四万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成绩进行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32%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近60%的学生不会调整情绪。而状元群体在同样的测试之下,心理素质和情绪调控控能力都更强。


浙江状元被招生组“扣留”,错过了许嵩演唱会。


大部分学生会在面对高考时,出现手心冒汗、头脑空白等症状,就是心理素质不过关的特征。


状元在面对难题时,更喜欢寻找多种方式寻求解决,这也是心理素质强和善于调节的体现。



没错,状元过的比你好


状元之所以是状元,是由他们总体表现优秀的成绩决定的,这并不代表任何方面都是专长。成绩好,读书刻苦,高中很优秀,所以一定是个好的企业家,依此逻辑,马云情何以堪。


狭隘判断形成的“低能”,是社会对高考状元最大的误解。


2010年,被其老师称为“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李泰伯,夺得北京市理科高考状元。当时,他申请11所美国大学全部被拒,因此被戴上了一顶“高分低能”的帽子。

       

留学期间的李泰伯。图/搜狐


之后他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先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等多所美国名校,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如今,李泰伯所在的实验室正在为延缓人类衰老等重要课题努力,他也逐渐洗刷了自己“高分低能”的标签。


高考状元“高分高能”的例子绝非仅此一例。


2003年,何凯明夺得广东省理科高考状元。2009年,在IEEE举办的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上,何凯明的论文在当年投稿的1450篇论文中斩获年度最佳。这是第一次完全有中国人组成的团队获得此奖项。


写成该论文时,他还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名实习生。而与他同年的高考状元还有豌豆荚CEO王俊煜。


稍一了解,在高考状元中,中国顶尖大学教授、国外知名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媒体人……不在少数。


成为状元之后:从优秀到更优秀的例子,向来不会少。


2017年春节期间,各大网络媒体纷纷以《她曾是省状元,读完清华北大却成了游戏主播》进行报道,引起热议。由此,曾经的内蒙古理科高考状元石悦为人们所知。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在北大深造,毕业后成为游戏主播也为她带来了不小的争议。


目前,她在某直播平台拥有一百多万粉丝,新浪微博拥有两百多万粉丝,成为很多人口中“浪费国家资源、不务正业”的成功人士。


大部分人被学霸虐得死去活来时,或多或少都这么想过:成绩好算什么,信不信我球场上打爆你,书呆子。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学霸不仅成绩好,体育也很强。


游戏曾经是翻墙逃课打游戏的学渣们仅存的自尊。当两个人正在谈论游戏,旁边学霸的一脸茫然,成为为数不多优越感的来源——固有印象中,好学生是不打游戏的。如今游戏阵地失陷了,比不过的不仅仅是成绩。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学霸不仅比你会考试,还比你会玩。图/《垫底辣妹》


调查数据显示,1952-2015年的省级高考状元群体,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较高,大多从事“高薪职业”,多属于各行业白领或金领阶层。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状元群体的平均水平。其中,学术研究领域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出现数十位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


然而,经商和从政不是高考状元所长。在商界打拼的状元中,出现了千万富翁和亿万企业家,但未现世界和中国商界顶尖人才,至今无人登上胡润、福布斯等富豪榜。


相比而言,文学、传媒、法律、证券、金融等专业技术领域,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高很多,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频现。


河南文科状元刘震云凭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获茅盾文学奖。即使没看过矛奖作品,也应该听说过他的小说《手机》。图/《手机》


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奖者、新闻媒体界的大亨、资深主编、全国知名的“状元律师”、状元基金经理和金融才俊……成功者不在少数。


“行业领袖较少”不等于失败。换句话说,混得不错但没那么知名。



别酸了,好好读书吧


如果用行业顶尖的标准来评判,高考状元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佼佼者。无可厚非,万物皆有裂隙,社会应当给予高考状元这一群体容错的空间。


但是用“低能”或“社会失败者”来形容,就显得有失偏颇,甚至是故意黑化了。


万物皆有裂隙才是人间的常态。倘若高考成绩必定会与职业高度匹配,高考状元必将掌握各行各业的主导权,占尽优质资源才算成功。那么,除高考之外的后天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也应该感激,这条裂隙为成绩不足、后天来补的大多数,留了一条出路。


谁都没办法否认,高考给自己的人生产生了多大影响。

图/纪录片《高三》


古往今来,各行各业,你方唱罢我登台。其中鱼龙混杂,位列前三甲者有之,天资平庸者有之,大器晚成者有之。机会与成就并不是靠高考分数决定,但成功的人必定与努力好学脱不了干系。


没见过高考状元没关系。看看自己,高考状元就是比自己强一点点那个样子。


再有人对你讲高考状元“低能”且如何如何……请拒绝,并且告诉他:我要去刷题。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有间大学》微信公众号(ID:youjian-university)。有间大学是《新周刊》旗下一个最懂年轻人的“人生学校”。如果你讨厌一切虚情假意的毒鸡汤,喜欢真情实感地吐槽,不惧各类三观与生活方式的剧烈碰撞,恭喜你,你被有间大学录取了。


声明:除特别注明原创授权转载文章外,其他文章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____________

中国大学教育  ID:cncollege

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 关心大学教师成长 / 关怀大学生成才

大学,有大学问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