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焦头烂额的浙大数院和求真求是的浙大学生

2019-07-18

关注

为了一件和自己利益无关的事较真,被指责被威胁,他们这么做值得吗?


这篇文章的标题,我本来想用“欺软怕硬的浙大数院”的,但再三思考后改成了现在这样。


我能理解他们的苦衷,但我无法认同他们的做法。


事件的前因后果


今天这篇文章叙述的,是在浙江大学数学学院发生的一件“小事”。

 

这起事件爆发于7月4日,有同学在浙大校内BBS: CC98上以匿名的形式发帖爆出:



数学学院某黄姓同学毕设论文数据造假,被论文指导老师发现,并因此无法按时完成毕业答辩。

 

黄同学通过威胁自杀的方式发动全家去学院闹,各种找关系,成功让学院同意给黄更换导师并重新选题。

 

由于延毕会影响其“省级优秀毕业生”的获得,黄同学坚决不同意延期毕业,而要求六月专门给他“开小灶”重新开题答辩,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迅速完成毕设内容。

 

这种明显有违公平的要求,学院方面居然接受了,导致黄同学不仅可以正常毕业并不耽误他拿省优毕业生的荣誉。

 

这个帖子迅速上了CC98的热搜,但很快就被锁定并删帖。

 

随后,在知乎上出现了这样的话题:



7月8日,ID为1923的用户实名在知乎上实名发表回答,详细地叙述了此事的前后经过:

 

 

(来源:定风波不定)


针对这名同学叙述的中心事实:至今省教育厅优秀毕业生名单上还是有黄同学的名字,学院的公示文件中也有黄同学的名字;

 

陈大夫自己去浙江省教育厅官网去验证了一下,下载了“2019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名单”,上面确实包括依然有黄同学的名字和信息。



 

由于浙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的不断关注,事件越闹越大;

 

7月11日,数学学院发布声明,宣布黄同学答辩不通过,且取消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等相关荣誉。

 

但关于数据造假的问题,因为初稿已经被黄同学抢走,没有证据无法进行定论。



陈大夫是这么看的:

 

1 学院的做法让人难以认同


当事情最早在内网BBS上曝光时,数院非但没有及时站出来说明情况,反而将帖子删除,导致愤怒的学生将问题放到学校之外的舆论场(知乎)去发酵。

 

当数院的辅导员看到知乎上的讨论后,对发帖的同学进行了消息轰炸和道德绑架:

 

“你们这样的举动是给学院抹黑,对谁都没好处,包括对你自己”;

 

“黄同学如果产生任何轻生行为,你要慎重考虑自己需要担负的法律责任”

 

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是:在爆料同学不知情的情况下,其父亲接到了黄同学家人的威胁电话。

 

发帖同学和黄同学根本就不熟,也没透露过自己父母的联系方式,是谁把这些信息告诉黄同学的家长的?


黄同学的父母给爆料者的威胁短信


最终的事件处理结果也让人觉得颇为蹊跷:

 

为啥事情闹大之前莫名其妙地让黄同学参加7月11日的答辩,发现舆论无法收场,就莫名其妙的宣布其答辩不通过。

 

这种处理方式,让不少关注此事的浙大学子很不满。


在这件事中,浙大师生的表现让我看到:这所大学确实不一样;

 

而学院官方的处理方式,却让我感觉似曾相识。



 

那位辅导员的话,也可以在任何一所二本大学辅导员或者行政领导的嘴里说出来。

 

这些细节让不少同学觉得,学院对于立场的坚持和对规则的维护似乎是流于表面;

 

甚至可能是不情不愿地,被网上的舆论逼着才出手处理黄同学的。

 

正如一位从一开始就关注和积极转发评论这件事的浙大学生所说:

 

“如果当初知道说句真话会这么难,质疑程序不正当会如此曲折,也许我们都会保持沉默吧。”

 

2“按闹分配”背后的逻辑


在这起事件开始被浙大学生关注时,曾有同学猜测:黄同学会不会也属于“我爸是李刚”的存在;

 

但当更多信息被展示出来,大家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他背景有多深,只不过是全家都特别能闹,弄得学院不堪其扰而已。

 

实际上像黄同学这样,靠撒泼耍横,威胁自伤自杀来谋求不合理利益的现象在国内各大高校屡见不鲜,你可能也见识过这种事情。

 

在这起事件中也有知情人士表示:数院也有苦衷:


 

有和黄同学打过交道的同学表示:看到这件事的全过程并没感到很意外,很符合他平时的做事风格。

 

我能理解他们的苦衷,但我无法认同他们的做法。

 

全世界的大学都会面临学生轻生的问题,但国外名校一般会采取开诚布公的姿态:

 

官网公开大概的死因,协助家属来处理善后,允许师生公开悼念,如果死因有争议也会公开进行调查,一切都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


这种秩序下,依然会有人轻生,但罕有以死威胁要得到什么东西的,因为大家都明白这种方法不好使。

 

在中国,大学里“死了人”却一直被作为一种类似禁忌的秘密:不许讨论,不许致哀,不许深究事件的细节。


(来源:网易新闻)


这就导致了一方面,有不少情节很蹊跷的案件即使全国网友高度关注,却好像被一只大手捂住,真相难以得到昭雪,比如武理陶崇园案;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利用学校负责人员怕出事怕担责任的心理,拿“自杀”当筹码去谋求一些不合理的利益。


如果不是遇上了“多管闲事”的同学,如果不是公共舆论的力量影响,他现在是不是已经名校文凭在手,可以骄傲地教学弟学妹如何充实地度过大学四年了?


3 浙大师生的“较真”令人敬佩


大学声之前曾经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情况进行过调查:

 

超过四分之一的同学表示,自己在论文的准备过程中压根就没见过自己的导师。


 

近半数同学表示,自己的毕设指导老师不太上心或者完全放羊。


 

(延伸阅读:《大学毕业论文,真的是随便混混就能过吗?| 大学声调查》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这件事,对于大学教师来说算是良心活,完全没必要较真;

 

要不要严格公正,尽心尽责地完成,主要看老师本人的责任感。

 

如果不想好好干,故意放水学生也不会有意见,某些想歪道的学生可能还会感到高兴。

 

实事求是地讲,在国内大多数高校,像黄同学这种本科论文数据造假根本就不是个事,压根就不会被曝光出来。




 

这位指导老师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黄同学已经以省优校优的身份顺利毕业了。



“按闹分配”不仅存在于高校里,可以说是许多年以来整个中国社会的顽疾。


虽然所有人都觉得这样不对,但大多数人在真遇到事的时候还是宁愿妥协。


但在知乎上也有人表示:你们这么较真干嘛,举报的人这不是把别人往死里逼吗?




“按闹分配”的天敌是“依法办事”,是所有人都自觉维护规则。


可能必须全社会都形成共识,这种“学闹”现象才能和“医闹”一样得到有效的遏制。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举报黄同学的几位浙大学子更是本来没有任何利益相关,他们完全可以像很多其他知情者一样明哲保身,不做出头鸟。

 

在明知可能会遭遇来自黄同学全家,来自学院的强大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了站出来说出真相。



最后,再次对那些不怕报复,敢于发声敢于抗争的同学们表示敬佩。

 

你们身上,才真正传承着于浙大真正的精神传承:竺可桢校长八十年前提出的“求是”精神。


如果中国的大学里能多一些这样“爱较真”的教师和学生,相信对我们的教育会是一件善莫大焉的好事。



作者:我是陈大夫,来源:大学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明:除特别注明原创授权转载文章外,其他文章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