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校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好!

2020-09-17

关注
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01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要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体验,支持大学在食堂建立育人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劳动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思想意识。”
教育部的这个规定,我觉得非常好。
别说城市的孩子,就算是农村的孩子,现在也很少参加田里劳动。
每个孩子从小都会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有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经历的孩子并不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现代的技术手段也可以通过视频展示从食生产到收获的全过程,但学生没有身临其境,无法体会真正的劳动是什么样子。
让孩子们走向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有助于他们对劳动的理解。
02
在小说《白鹿原》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由于大旱,白鹿原上粮食绝收,要用布匹去山里换粮食。
白嘉轩是村里最大的富户之一,家里其实不缺粮,但仍然让两个儿子跟着长工鹿三去山里背粮。
鹿三说,您的二儿子可以去,三儿子还太小,来回好几百里路呢!
白嘉轩冷冷他说:“要是从场里把粮袋子挪到屋里,我就不让他去了,就是图了这个远!让他跟你跑一趟有好处,他们兄弟俩也就知道粮食是个啥东西了……”
鹿三老婆非常感慨,说,你看人家财主咋管教后人,咱们还娇惯自己的孩子不敢让他背粮呢!
七天之后,粮食背来了,小儿子孝义一进门,就扑通坐到地上起不来了。
白嘉轩逗儿子说:“三娃子你这下知道啥叫粮食了吗?”
孝义苦笑着说:“爸呀,我日后掉个馍花花儿都拾起来吃……”
这一趟“劳动教育”,让孝义明白了太多道理。
03
去年春天,霍启刚和郭晶晶夫妇就带着孩子,去农村体验了一次插秧,让孩子领悟农民伯伯的辛苦。
霍启刚在微博中说,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生在富豪之家的霍启刚,居然有这样的认识,对孩子从小进行劳动教育,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应该如此。
04
当然,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仅限于农业生产,应该包括方方面面,比如做家务,比如打短工,比如其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让孩子上厨房做几次饭,体会一下又热又呛又累的感觉,就知道可口的饭菜是怎么做出来的。
让孩子打扫一次垃圾,就会知道乱扔垃圾给清洁工带来多大不便,让孩子去马路上清理一次口香糖,自己扔的时候就会知道注意。
自己也出去送几天外卖,就不会再骂外卖小哥送得慢。
而且,这些劳动不仅是一种思想上的教育,也是综合技能的培养。
一个从来没有拿过炒勺,没有加过油盐酱醋的孩子,往油锅里打个鸡蛋吓得乱跑的孩子,不可能从容操作实验室里面的试管仪器。
经常用菜刀切菜的孩子,也有助于在实验台上使用手术刀。
为什么总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高分低能,还不是因为除了学习以外实践活动太少!
05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虽好,重在落实,千万不要流于形式。
劳动这种事,干得多了才是锻炼,是教育,如果只是浅尝辄止,很可能变成快乐的游戏。
比如农民在大棚里采摘蔬菜水果是劳动,但去里面采摘1个小时,可能只是旅游项目。
在田里插秧割稻很辛苦,拿镰刀割几米拍几张照片走人,那只是在作秀。
所以学校在安排这些劳动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合理规划,回归劳动的本意。
如果我们的中小学生从小都能补上劳动这一课,对他们的成长,绝对大有好处。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