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对现代“私塾教育”应持包容开放的心态

2020-12-14

关注

点击上方蓝色字“王营说教育”关注公众号!

对现代“私塾教育”应持包容开放的心态

王营

前段时间,河南商丘9岁女童参加高考的消息让“私塾教育”成为公众争议的焦点。现代“私塾”,顾名思义就是体制外的教育,游走于义务教育之外,将教育进行“私有化”管理,让每个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社会属性、成长目标的未来成长发展规划。

据媒体报道,现代“私塾教育”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家庭式的“私塾”,与国外普及的在家教育(homeschool)类似。第二类是学校式“私塾”,通过个性化设计的课程替代学校教育,活跃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受到部分家长的青睐。

对现代“私塾教育”,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这种做法违法,《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而从事现代“私塾教育”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既没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又没有经过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因此有违法嫌疑。

另一种看法认为,《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有送适龄子女入学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但从事现代“私塾教育”的父母本意并非不送孩子上学,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更快地接受教育,只要家庭有这样的教育资源,并能按照义务教育法要求让孩子完成国家规定的教材课程学习,选择私塾教育的方式与有关法律并无抵触。

针对现代“私塾教育”引发的诸多争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也曾表示,“实际上家庭学校是很复杂的事,不是我想怎么选择就怎么选择。”他认为,对现代“私塾教育”应该持开放、包容、理性的态度,不带成见,不相互排斥,不简单凭情感做选择,另外还要可操作和可检测。笔者认为,只要能确保孩子的教育质量,无论是“在家上家”,还是其它各种形式的私塾教育,国家都应该在政策制定上为其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只不过父母要根据自身条件慎重选择。

父母是最了解、最关心孩子的人,他们有权利为孩子选择更适合、更能满足他们特殊需求的教育方式。现代“私塾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不在于教育场所和教育方式,这种形式带来了教育的灵活性,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孩子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只要达到相应的学业水平,社会就应当承认它的合理性。这就好像考驾照,以前学员必须到指定的驾校学习,从2016年开始,学员不需要再到指定驾校学习,可以利用私家车自学,只要最后能通过驾考,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现代“私塾教育”与驾驶证考试一样,也应当允许家长有为孩子选择教育方式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不妨借鉴一下美国的做法,美国的“在家上学”不但合理合法,而且各州还制定了相关法律和配套措施来支持这些“在家上学”的学生:学生需要在当地的特许学校注册,定期汇报课程安排与学习情况,有时需要参加全州的统一考试,提供适合自学的教材,学生可以参加正常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当地社区也有“在家上学”联盟安排定期的社交活动,允许学生随时回到正常学校的系统中来,在家上学的学生一样可以报考大学。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