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禁止中小学生校园使用手机正当其时

2021-02-05

关注

点击上方蓝色字“王营说教育”关注公众号!

禁止中小学生校园使用手机正当其时

王营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看了这则消息,笔者不禁想起本学期期中考试后,一位初中班主任向我倾诉的苦恼。本来,他的班级在去年年终考试时成绩还居于年级中游以上水平,但经过本年度疫情期间的网上授课,以及疫情过后通过“钉钉”软件在手机上布置作业的线上教学实践,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如同洪水决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再也难以把控,导致本学期成绩在年级倒数。他认为,班级成绩下降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和痴迷。

这位班主任老师的分析并非毫无道理。不可否认,手机在给成年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确实也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从而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给学校管理带来难度。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些学校以“翻转课堂”改革为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然而,由于中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很多学生把手机带进校园后,课余时间往往沉迷于手机游戏不可自拔,甚至课堂上也有个别学生偷偷玩游戏。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学生根本不去思考,而是拿手机中的百度“作业帮”等直接搜索现成答案进行抄袭,考试时手机也成了作弊工具。有些在外寄宿的学生由于家长不在身边监督,经常熬夜玩手机,第二天上课则打瞌睡,根本没有精力听课,既荒废了学习也严重地影响了身体健康,从而给学校管理带来了难度。

二是学生在家使用手机,家长难以监管。一些城市走读制学校虽然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进校,但却允许教师用“钉钉”软件或微信群、QQ群布置家庭作业,教师将事先设计好的作业拍照后直接发到班级群,认为这样布置作业更方便、快捷。孩子回到家后,为了完成家庭作业,家长只好把手机丢给孩子。而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利用手机完成作业,而是利用手机玩游戏、聊天,由于孩子在家使用手机缺乏监管,或者说家长根本无法监管,手机成了孩子的玩伴,导致孩子没有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三是无节制地建群,分散了学生的精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已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更具备了电脑的各种功能,成为人与人之间交际、交往的必要工具。学生拥有手机后,为了满足网上交际的需要,彼此之间创建了各种名目繁多的微信群、QQ群,这些群的建立并非出于解决学习上疑难的需要,而大多是狐朋狗友们拉帮结派的交友群,群内成员互相攀比,有的群讨论的问题甚至令成人不堪入目,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心理早熟,甚至出现严重早恋和校园欺凌行为,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正因为手机对学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且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带来巨大危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明令禁止未成年人使用手机。

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国家,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一道全国禁令,一旦发现学生在校违规使用手机,校方可对学生处以没收手机或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等惩罚。英国明确表示,除紧急情况外,16岁以下的学生不准使用手机。法国明令禁止初中以下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希腊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电话及其他电子设备。德国虽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规定必须是“学生专用手机”。菲律宾教育部长也支持在全国所有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倡议。

由此可见,教育部出台的这一《通知》,正当其时。在笔者看来,《通知》中还应当把“原则上”三字去掉,改为“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中小学校园”(不包括大学),如果能禁止学生在校或在家使用手机,那么“教师不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也就是顺理成章的要求了。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