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集体备课不能变成了“分段施工”

2021-02-06

关注

点击上方蓝色字“王营说教育”关注公众号!

集体备课不能变成了“分段施工”

王营

到很多学校调研,发现一种奇怪现象: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变成了分工备课,在新单元或新章节教学之前,一般情况下提前一周或几天, 由备课组长把同学科教师在集合到一块,作出分工,然后教师分头上网下载教案,教学前将复印好的教案文本分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课堂上,教师除了对自己分担的备课内容较为熟悉外,其它内容由于事先没有经过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导致课堂教学磕磕碰碰、一塌糊涂。

此种集体备课方式应当马上叫停!试想,网上的教案难道都是优秀的?即使这些教案是优秀的,也未必适合每一个教师的口味,或者退一步说,若是这些优秀教案真的能够“放之四海而皆能用”,全国何不发行一本《优秀教案集》,让所有教师都拿来使用,何必再让老师费心费脑上网查找,浪费钱财复印?

集体备课是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教学新知识之前开展集体备课,能够促使教师之间资源共享,相互启发,并且通过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点燃教师智慧的火花,弥补教师个体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因此,集体备课的正确流程应该是:先由同学科教师各自独立研究将要教学的所有内容,然后集体研讨,分别发表自己对每课时内容的理解和处理建议,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最后每位教师在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设计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案付诸实施。这一流程可以表述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形成教案。

备课的过程是教师个体进行独立性、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因为每个教师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教学能力各异,课堂上所面临的学生不尽相同,对教材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把握角度不一,所以同一教学内容,一百个教师就会有一百种处理方法,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能用”的教案。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可以广泛地占有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案例,但教学毕竟是教师个人的事情,需要教师自己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教来的曲儿唱不得,集体备课照搬照抄式的“拿来主义”、一劳永逸的做法,只能带来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下降,最终受害的是学生。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