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教育思考:课堂教学也是“一壶水”

2021-02-06

关注

点击上方蓝色字“王营说教育”关注公众号!


教育思考:课堂教学也是“一壶水”

王营

最近,读了一则“怎样把水烧开”的哲理故事,颇受启发。故事说一位大学生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奋斗目标,可是几年下来,却一事无成。他满怀懊恼地找到一位智者,诉说心中的苦闷。智者听完他的倾诉,很平淡地对他说了一句:“你先帮我烧开那壶水吧!”

青年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有发现柴火,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了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些柴火烧了起来。可是由于水壶太大,那捆柴火烧尽了,水也没有烧开。他不得不再跑出去找柴火,可等他找到足够的柴火回来,那壶水已凉得差不多了。第三次出去拾柴火时,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待把柴火准备充足之后才开始烧水,水不一会就烧开了。

这时,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火,你怎样把水烧开?”青年想


了一会,摇摇头。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青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水壶的水太多一样,而你没有足够多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火。”

“如何烧开一壶水?”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青年经老者的点拨茅塞顿开。由此,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时制定了很多教学目标,既有知识与能力的,也有过程与方法的,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不可谓不全面,也非常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教师恨不得通过一节课让学生学会所有的知识,形成所有的能力,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能够变成现实吗?

烧开一壶水,需要足够的柴火,如果柴火准备不充足,宁愿倒掉一些水,也要最终把这壶水“烧开”,可见“烧开”是这一设计的最终目标。同样,一堂课的终极目的也是让学生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愿望,学生就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如果学生知识准备不充分,我们宁愿舍弃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也要让学生学会当堂应该学会的东西。如果不是这样,课堂教学“这壶水”就永远“烧不开”,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能力的培养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这既是一个教学目标制定的技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操作问题。制定教学目标时,有些教师不去认真研究本班学生的“学情”和个人的“教情”,不去细致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习惯于依赖教学参考书或借鉴别人的所谓优质教案制定目标,结果教学目标要么定得过高,要么过低。过高则让学生达不到,过低则形同虚设。另外,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学习信息的反馈和调控,有时候学生不具备学习某一新知识的前提条件,但教师仍然只管自己大讲特讲,不顾学生是否能够消化吸收,从而造成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脱节,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几年前在学习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时,要求教师在每节课、每一单元的学习之前都要进行一个“前置测评”,目的是摸清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为当堂学习新知打下基础。上海某学校“一课一得”和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经验,也是为了让学生烧开课堂教学“这壶水”,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现在看来,这些经验仍不过时。

也许有的教师会说,“当堂达标”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尤其是按照现在的课程方案,课时少、教学任务重,如果“堂堂达标”,是不是会影响教学进度?客观地讲,这一做法开始实行时可能会影响一点教学进度,但是随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此举可能会大大加快教学进度。

本文来源于作者新浪博客,已关联!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