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来的尤为特殊,不仅开始了新的一年,还开启了史上最长春假。无情的病毒在这段日子里带给了我们许多冲击,用“人心惶惶”形容每个人再合适不过了。那句“待在家里,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也时常在耳畔响起,话很真实,但背后又有多少无奈!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得不离开家,去往需要他们的地方。而在我的身边,也有这么一个人。
我的阿姨是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的医生,早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妈妈就十分担心她,微信上时常提醒她注意。可阿姨显得轻描淡写,还批评妈妈紧张过度。我了解到她的工作主要是给本地的一些患者治疗,同时,她驻扎在分诊台做预检分诊工作,给所有进入门诊诊区的病人测体温、登记身份信息等。随着疫情的严重,吴江也出现了新冠病人,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很紧。而家族群里大家最担心的就是阿姨。她每天要面对发热病人,可能随时跟新冠病人接触。如果,万一她被感染上了,怎么办……?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她的儿子越越才刚上一年级……难以想象下去。家族群里,每天都在讨论疫情,也随时关心阿姨的情况。阿姨总是发来笑脸,宽慰大家:“哪有你们想象得这么严重,我好着呢!大家要随时洗手,不要出门!”等。每当此时,大家似乎都没了语言,“拥抱”的头像不断闪着。
就在阿姨一个礼拜的预检分诊结束之后。科室的主任找到了她,希望她去隔离病房。她一口答应,甚至没有和家人商量。我听妈妈说,她父母一开始是不理解的,觉得科室里这么多人,为什么让她去?还说她傻,不会推脱。我了解阿姨,她平时自我要求严格,又是共产党员,就在疫情开始前,她还获得了“先进”,以她的为人,她不可能不答应。
进入隔离病房,意味着整整一个月“与世隔绝”。病房里,她要询问,要检测,要交谈……一进去就是几个小时。几小时里,她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尽量少喝水,少上厕所,马不停蹄,一刻不得休息。后来,我听阿姨说,其实最难的不是治疗,而是安抚工作。很多病人情绪非常焦躁,他们常常觉得自己快要不行了,所以医生鼓励的话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很多疑似病人忧心忡忡,需要医生不断地答疑解惑,不要让他们根据网上的信息对号入座。而最轻松和开心的对话就是:“今天,我们通过CT复查和专家组商量后决定让你出院。”看到患者的笑容,阿姨觉得这是她见过的最灿烂最美丽的笑容。
“院里工作院外忧”。大家都在担心阿姨,但又不敢跟她联系。我和妈妈去看了弟弟,他竟然说:“我现在适应我爸爸管了。”他的话让人好笑,又让人难过,更让人牵挂阿姨。
像阿姨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疫情面前,医护人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家庭甚至有人付出生命。他们挺身而出,不顾危险,守护了中华民族,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令我敬佩不已,谢谢你们,向你们致敬!最后我想说,在我们摘掉口罩的那一天,请不要忘了这群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