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何承锦:他为什么放弃高考,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2022-06-08

关注


CAMFORD



康福凯博科创班2022届毕业生何承锦是一个传奇,申请季结束,他如期获得了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化学工程专业的offer。



之所以说何承锦是个传奇,在于其体育事业上的杰出表现,他不仅是从初一就开始在康福凯博校区求学的一名普通中学生,也是北京市正式注册的国家二级运动员



何承锦从小拿各种体育赛事的奖牌,从区级第一、市级第一、国家级第一、亚洲第二到国际速滑公开赛第七,他拿奖拿到手软,获得的奖牌可以挂成一排当风铃。


是天分过高吗?他却很平静地说:“只是每一天,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改变。”


“仅仅是每天坚持做好一点点,就真的可以吗?”小编追问。


“其实遇到刘煜炎博士,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他提出的‘一个目标,一生追求’。作为他的学生,我感觉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确实也会摔倒,甚至刘博还会在月考中故意给我们制造一些困难,但每个人都会很快自己爬起来,只要始终锚定一个目标,不管经历多少次挫折,我们终将成功,大部分同学在内心都有这样的韧劲和笃定。”何承锦如是说。


喜欢,坚持下去就是特长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缠着爸妈要左要右,你是否会不厌其烦?可能有的父母会耐不住性子,“买了琴不练,买了球拍扔一边,买了画笔、画板也闲置了,你怎么还要这要那?”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可能孩子就是想要体验各种运动、艺术、棋类和各种可能性,从而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


在何承锦快4岁大小的时候,看了一个关于轮滑的动画片,就痴迷上了轮滑,等他看见有人在广场上滑轮滑,更是被呼啸而过的男孩、女孩们的欢乐深深吸引。于是,这个有些顽皮的小男孩,死缠烂打跟爸妈要轮滑鞋。


结果,到了4岁生日那天,妈妈将轮滑鞋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对于孩子来说,喜欢是最好的老师,在刚收到轮滑鞋的那个下午,何承锦就在公寓的走廊扶着墙,开始一点一点尝试着向前滑行。


就这样,何承锦自己摸索着学会了轮滑,于是在走廊、小区和广场上时时都能见到小何的身影,在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情况下,他大汗淋漓地自己玩了三年轮滑。


到了上学的年纪,何承锦进入了东城区的一所公立小学,而且在8岁那年,他还加入了所在小学的轮滑队。


但是,野路子出身的小何,却一直是队里最不被关注的小透明,根本就没有人看好他。



可是架不住对于轮滑是真爱,何承锦每天玩轮滑、练轮滑,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经过系统的训练,他很快就掌握了弯道交叉步、单脚支撑、重心移动等专业技术。


三年多的野路子反而让他有了扎实的基础,对于轮滑无比亲切和熟悉,而他也根本就没在乎什么成绩,就是这种每天都学习一点、掌握一点、提高一点的感觉让他很喜欢,酣畅淋漓地流汗,也在酣畅淋漓地成长。



接受了长达两个月的赛前训练之后,竟然在赛场上得到了还算不错的成绩。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成绩,他开始受到队里的关注,并拥有了第一双速度轮滑鞋。


△何承锦和队友合影


在往后半年的训练里,何承锦迅速追上并超越了之前那些重点队员,成为了队里轮滑最快的人。


有热爱,有成绩,何承锦进入了狂热的训练和成长的正循环中,即便是摔得遍体鳞伤,他只要还能正常跑步或者走路,就绝不会缺席任何一场训练。用何承锦的话来说,当冬天零下五度的时候,当凌晨五点大部分人还在熟睡的时候我已经起来准备训练了。


但即使这样,他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依旧没有达到北京市比赛的前五,而是保持在了前十的成绩。不甘心啊,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和方法?



这时,校队已经满足不了何承锦的竞技热忱了,他开始寻求自己的突破路径。于是,他找到机会接触并加入了一个专业轮滑俱乐部,走上了职业化的体育竞技之路,一直走到了今天。



加入专业体育俱乐部的训练,让他的轮滑技术进一步提高,熟练掌握了双推、蹲曲式起跑等技术动作,以及宽入窄出、抢入弯道等战术。


获奖啦!

获奖啦!


在这之后的两年里,何承锦在轮滑上一飞冲天,夺得了北京市第一、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以及世界第七的成绩,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运动员。



学习,我该如何爱上你?


一方面,在轮滑运动上,何承锦开始在各项大赛上崭露头角、纷纷拿奖,让他的生命得到灿烂绽放;另一方面,他的学习成绩却是平平常常,而且越学越是感到枯燥无味。


△何承锦摄影作品


何承锦甚至有过,“干脆不学文化课了,找个体校,以后专门搞体育去算了”的打算,难道学术成绩和体育专长,就不可兼得吗?


就像本届冬奥会上大放异彩的谷爱凌,那种体育冠军和名校学霸兼备的人才,难道我们中国的本土教育就培养不出来吗?


正好,小学一年级就与何承锦在一个班的常馨然,也同是校轮滑队的队友,既是同学,又是队友,总有一些生活上的交集。


△何承锦、戚珺航、常馨然和教练一起合影


在一次比赛后的聚餐时,何妈和常爸就聊到了一起,正好常馨然的堂姐常惠然当时就在凯博求学,从初中一直上了下来,在学校过得很快乐,整个生命状态也越来越舒展。


用常爸的话来说,“常惠然因为成绩问题经常跟家里吵架,对于学习也时有逆反,整天就知道贪玩。可自从去了凯博,家长不再受折磨了,她也感觉不错,最后还考上了全美排名28位的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何承锦、戚珺航和朋友在一起合影


身边人的例子最具说服力,于是凯博的初一新生,就有了何承锦,还有同是一个俱乐部的戚珺航也来了。如今,他们两位都考入了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甚至还申请了同一间宿舍。


△何承锦和小组同学一起解题


转过年,在东城区上初中的常馨然,因为在公立校学得不快乐,也转来了凯博。于是,一个俱乐部的三位轮滑高手,两个男孩一个女孩聚到了一个班级里,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慢慢长大。


有了玩伴,有了队友,也有了一起嗨的同学,似乎学习也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了。


安逸,这才是上学该有的样子!



超乎想象的是,当提及在凯博的学习生活时,何承锦用得最多的两个字竟然是“安逸”。


作为川陕交界四川巴中人的何承锦,回忆起自己在凯博的初中时光,他不由感叹,“那时候的状态真是好啊,在凯博上学是挺快乐的一件事。之前,我一直都不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孩子,觉得上学挺痛苦,远不如练体育来得实在。”


“是什么促成了你学习态度上的改变?”


△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的何承锦


“来到凯博后就变了,觉得学习还蛮有意思的,这可能跟学校老师的教学模式有关系,因为像公立学校大多数都是老师一个劲给你灌输理念,告诉你该怎么做题。而到了凯博,就让我们自己讲题,我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除了鼓励你们自己讲题,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与同学下象棋的何承锦


主要是那样的日子过得挺安逸,怎么说呢?就是感觉节奏特别好。每天把学习课业、背单词这些固定的事情做完之后,还有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比如看看小说之类,就不是被学习逼迫的很紧的那种感觉,包括我参加北京和全国的竞赛也不怕拉下学习,还有老师和同学帮忙给补课,反正那段时间就挺喜欢学习了。


△开心吃西瓜的何承锦


其实,除了何承锦能够自己把学习、训练和休闲的时间节奏调整的很好,关键是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很NICE,有一种其乐融融、欢乐自由而又思维能力快速提升的成长。


比如,提起初中的老师,何承锦如数家珍,带着他们一帮淘气孩子玩的朱老师,给予他学术鼓励的于老师,带着他玩摄影的郑老师,给予他无私支持的李老师等等。


△教何承锦英语的朱老师


比如,提到朱老师,他直接叫“爪姨”,问他为什么这么叫,他说是把“朱阿姨”的拼音简化了,连着叫出来就成了“爪姨”了,而且还评价说,“抓姨特别和蔼可亲,人也非常的好,她教我们英语,还天天跟我们在一起玩。”


△参加辩论会的何承锦和同学们


有趣的是,和蔼可亲的朱老师对何承锦的印象则是,“他是班里的纪律委员,一身正气,有集体责任感。而且,学习还高度自律,特别喜欢思考钻研问题。最喜欢参与的活动是辩论,气场强大。


△何承锦和同学们挑战解题


还有就是谜一样相信着他、并鼓励着他的于老师,“于老师非常的喜欢我,他觉得我在化学上面一定会有所造诣,就非常看重我。现在我选化学专业,有很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于老师。”


△何承锦在做化学实验


于老师其实挺严厉的,初一就开始教何承锦他们化学,有趣的地方在于,老师不仅给他们讲化学课本,课上还会给他们讲关于化学的各种故事,其中就包括上大学时和室友弄无水硫酸铜的故事。这些生动的故事和老师对于专业的热爱,让何承锦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


△放河灯期间,何承锦拍摄的凯博校园夜景


另外,于老师还带着他们上“化学社”的社团课,那些活动至今都记忆犹新,比如于老师会带着他们制作黑火药,还放在铝盆里在校园点燃了放烟火,这种学习方式正适合何承锦这样动手能力强的孩子,让他不自觉就升起了在学术上“我能行”的自信。




△何承锦初中时的摄影作品


在康福凯博上学期间,何承锦还加入了“文艺社”,跟随诗人、摄影家郑老师学习摄影,并用镜头记录身边的美好。


△何承锦的校园生活短片


而且,由于小何杰出的运动天赋和闪亮的竞赛经历,当年还被凯博评选为“校园运动之星”他还记得当年老师的倾情帮助,“李鹏老师对我的运动比赛大力支持,提供了很多方便,这也是我能够将学习和体育竞赛兼顾的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些老师的呵护下,何承锦渐渐成为凯博校园里的一道靓丽的运动风景。


△何承锦初中所在班级同学,与李老师、朱老师合影


就这样,初中生活何承锦过得顺风顺水,极为安逸,他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索科学、锤炼思维、热衷活动、互动学习,风风火火地开心长大,从初二就跳级到了高一科创班。


比赛,差点就拿了大满贯!



何承锦在康福凯博的求学看着是一帆风顺,可是不经历逆风飞扬,一个人该如何实现心智的成熟和更长远的成长呢?


这些年,何承锦经历了三次大的挫折。


第一次挫折,就是他从凯博初中二年级跳升科创班高一的经历。


跳级让小何无端升起了一种觉得“我很牛”的优越感,高一就放飞自我,飘飘然了一学年,结果AP考试成绩特别不理想,怎么办?难道要重读高一吗?可是,跳级不就是为了节省求学的时间吗?


△何承锦摄影作品


经过天人之战的何承锦,收拾心态、调整身心,在下一个学年踏下心来学习,逐步拿到了理想的AP成绩。这段经历说起来简单,其中的酸甜苦辣却是必须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第二次挫折,就是在北京申请冬奥会成功之后,奥组委呼吁中国运动健儿上冰雪,结果何承锦所在的俱乐部也适时转型“轮转冰”,就是从“轮滑运动”直接转换为“短道速滑”冰上运动。


“轮转冰”初期,何承锦苦闷极了,并认为“那是一段相当痛苦的经历”,虽然自己拿过北京市和全国冠军很多奖牌,但是转了冰之后,他一时间感觉自己特别的垃圾,“当时还小,一时间心里也接受不了巨大的落差,没有自信,就想要急切的证明自己。”


可是,随后参加的北京市冰上运动的锦标赛,成绩也都平平,他接受不了自己的这个运动成绩。


第一名!

第一名!

第一名!


于是,他请了两周假,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北京市第一届冬运会,这算是他运动生涯的绝地反击之战。


在这次运动会上他特别着急证明自己,在开赛第一天,他就比了一个1500米的4圈追逐赛,之后是1000米争先竞赛,何承锦发挥良好,这两个项目都拿了冠军。


△何承锦的北京冬运会奖牌


第二天的竞赛项目是500米,在参加该项目半决赛的时候,变故发生了。


500米短道速滑一直是小何的强项,比赛的时候他始终处于领滑的位置,而且超出了第二名将近8米的距离,这已经是拉开了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基本上只要滑下来,他就稳进决赛,并有很大把握拿到决赛的金牌。


当时,何承锦就想反正这一轮已经稳赢,那就不如再挑战一下自己,想创造一个场地纪录。


对于当时只有14岁的何承锦来说,“场地记录对于我当时那种小孩非常的有吸引力,感觉特别的厉害,非常想创造属于自己的场地记录”


但是,由于当时就是靠14天的赛前突击训练,他的腿部力量肯定是上来了,但是技术上面可能还会有一些瑕疵,脚底下不太稳。结果,何承锦当时一着急,就滑出去摔倒了,痛失比赛和接下来的500米决赛金牌。


何承锦不无遗憾地说,“如果不是当时自己特别急切的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挑战场地纪录,当年就拿了金牌的大满贯了。”


何承锦参加韩国南原国际速滑公开赛获奖证书和奖牌


何承锦的第三次挫折,还是在赛场上,这次比赛是何承锦申请一级运动员的一场重要比赛。


在开始的1500米争先赛中,有几位其它代表队的4名运动员打配合战术,结果还是让何承锦战术突围成功,赢得了一块金牌。


可是,拿到这枚金牌之后,他“当时莫名的自信起来”,在接下来的超级1500米竞赛的赛场上,他没有按照教练的战术执行,又是遭受了4名运动员的战术围堵,何承锦回忆说,“最后我拿了一个第三回来,反正就挺遗憾的,如果当时自己没有那么自负,再小心一点,稍微再稳一点,我就能成功申请国家一级运动员了”。


也许,人生的不圆满,才是人生不断向着圆满前进的动力所在。



如今,经历了这三次挫折,反而让何承锦变得更为沉稳了。而且,多年的体育训练也很好地磨炼了他的精神力量,“九年的训练让我的心智变得更成熟,让我的意志力变得更加坚定,让我能在接受打击之后能快速的重新站起来,让我能合理的安排时间,让我有了为了梦想一直向前的勇气。”


其实,每个人与梦想之间的距离,就是在于当下的每刻你怎么去做,而何承锦理解为,“就是每天一点一滴地去做就好。”


END


如何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生命价值?

如何从小生发孩子的创造力?

如何给孩子适应未来的科创教育?


6月12日(周日)上午9:40,剑桥大学博士刘煜炎将为大家剖析科创教育体系和教育未来。


撰稿:墨泉

视频:宝利

编辑:李强

审阅:白岭、晓旭

鸣谢:朱老师、郑老师提供的相关照片资料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