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学校2021初中部的新变化:
1. 考虑到初中部和高中部的学习目标、生理心理特点的差异,我们将初中部学生和初中部的班主任都整体挪到了一楼,分开管理,教室总体更加地明亮和宽敞,学生的人均活动面积、上课的面积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们在学生的管理上采用了高中部有区分度的管理策略,严格却不失民主、严肃却又活泼,主要目标是树立学生的规则感、建立有条理、良性循环的学习习惯。
2. 初中部严厉禁止手机、电脑入校,只允许外地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其余学生只能使用无微信功能、无游戏功能的电子手表,无一例外,另外我们还实行0外卖、0快递,我们这样的策略实施后,卓有成效,学生第一没有带违禁品,第二上下课的时间不会把心思放在快递上。
3. 保留常规的阅读笔记计划,班主任每天早上检查阅读笔记和词汇本,之后开展reading aloud的英语朗读活动,部分班级还采用英语沙龙的呈现形式,增加学生的口语语感和输出的途径。
4. 在不压缩原来课程时间的情况下,增加了计算机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构建计算机基础能力和并进行青春期的引导。
5. 原来的课后单词测试加强为听力、词汇课程,每天增加了半个小时的课程时间。
6. ECA期间我们为部分低年级的学生订制了专属的ECA活动,增加ECA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在ECA中能学习其它非学术技能。
7. 课程方面我们将制作更多的PBL项目式学习活动还有外出的实地考察活动,比如八年级接下来会开展的ELA Career fair,ELS的Drama-based learning,六年级的世界之窗研学活动,七年级计划的校外研习活动等。
8. 增加家校的沟通,我们除了常规的家长会外,还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增加一些沟通交流的机会,之外我们还有做在读学生家长的开放日,叩门听课等。
9. 本学期初中部的宿舍突击检查中,没有一位学生带了违禁品,没有学生有重大违纪的记录,我们有信心把这些好的迹象维持下去。
10. 着装要求,今年我们有范校、Dani、肖肖在校门口每日早上检查着装要求还有发色等,我们对仪表着装有更严格的要求,学生也做的很好。
11. 学生会也向初中部有要求的学生敞开大门,在积极向上的学长们带领下,不仅对自己有要求,能力上更将会得到锻炼。
漫谈环节,家长们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分享经验与困惑,畅所欲言。同时,博纳学校的校领导陈博士、范校、肖飒、Sandy、Sam 从一个教育从业者,以及一个家长的角度,和家长们一起开启一段愉快的教育漫谈。
肖飒:责任感需要家长给到孩子,责任感和劳动是一脉相承的。把源头梳理好了,后面就好办了。比如说:妈妈很忙,家里来客人了,让孩子一起收拾家里,让客人觉得很温馨,这些孩子都是能够接受的。还是要克服强势。
范校:我的女儿在妈妈引领下,比较乐意做家务。跟妈妈一起把房间收拾,需要父母引领孩子,不是一味指挥。
我的两个侄儿也在我家,有一次,搞了个游戏“小鬼当家”,小孩子做饭给大人吃。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跟孩子交流沟通过程中,更多尊重孩子,跟孩子一起商量,而不是命令或者强势要求什么,可能接受程度更高,特别是叛逆期。
培养和交流沟通的方式要与时俱进,每个年龄段也要有所变化。
对于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北上广深,接受的国际化教育,他们在想些什么?
陈博士:做家务非常重要,青少年的品德培养,青少年善于做家务,在后天的自理和成才是成正比的。在过去20年,孩子自主能力被削弱和剥夺了。比如家长陪着孩子干着干那,剥夺了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
今天的孩子心里想:他们受同伴、兴趣和未来的机会影响很大。比如听说主播很好玩,就会研究如何当主播。比如兴趣驱动:动漫、音乐等等,导致家长与孩子的世界脱节,没有办法跟上孩子。我们要鼓励孩子做家务,还要让孩子在青春期阶段,鼓励孩子分享,表达对她的世界感兴趣,对她感兴趣的东西予以跟踪和驱动。
机会、兴趣、朋友驱动,与时俱进,跟上孩子的兴趣。培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国外的学校,也会鼓励分享一些社区的工作给到孩子,承担社区的一部分工作,培养责任感。
Sam老师:陈博士讲的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大,所以我们现在创造很多机会,比如说很多公开的舞台,如英语沙龙、有演讲、学生会,锻炼他们的领导力和表达能力,承担一些责任,培养他们潜在的意识。

孩子到了青春期,情绪波动有点大,如何让孩子意识到情绪管理?以及如何提高孩子中西方的社交礼仪?
Sandy老师:我们最开始做课程设计,也是发现了很多孩子的问题,所以我们当时跟心理老师开设了这些课程。关于情绪管理,会教孩子认识各种情绪,学会共情。包括老师设置“匿名信箱”,就是期望孩子遇到情绪问题可以跟老师沟通。
我们增加了Computer skills课程,增加孩子所必须的21世纪的能力,学习检索能力和识别的能力。去匹配21世纪能力的课堂。
礼仪上因为我们是国际学校,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同学,课堂上就已经开始渗透在课程中,没有开设专门课,和西方老师中方老师慢慢交流过程中。
同时我们会引入世界级的比赛,把课程进步一优化,今年设想是五六年级组队参加比赛,很多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需要得到肯定。今年也会引入“文化日”,周六会做文化日,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相结合,研究一个话题,先老师带着学。培养孩子的领导力等等。
孩子数学成绩比较差,数学课大部分都是在输出,学校是否可以丰富一下上课形式,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
Sam老师:学科的差异,数学比较严谨,需要推理计算,数学需要训练,属性有些枯燥。数学老师在做一些教研,比如做一些游戏,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我们大部分课程可以做到形式多样化。
肖飒:作为家长和成年人,我们在看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看孩子的长板。长板拉长才能补好短板。给点孩子时间,不要太着急。
Sandy老师:我们不能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鼓励学生和老师,可以做不同的项目。比数学课上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等等。中国和美国两套体系在教数学上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语言的障碍,需要时间去适应,数学其实不一定是我们认为的就是中国人的强项。
希望学校在培养孩子时,需要有怀疑精神,破除一切迷信,同时培养孩子广泛阅读的能力。
Sandy老师:怀疑精神就是21世纪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应到我们学校,第一步就是让孩子在网上搜索任何信息的时候,如何查到可信的信息和内容,比如什么内容不可以引用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去教学,这个课题其实是非常广大。为什么说21世纪的能力,需要每个人有批判性思维。每个学校、每种教育都希望孩子有批判性思维。我们需要从方法入手,不要快速地下结论,需要多听不同的声音,让他们去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
Sam老师: 阅读项目我们一直在做,包括我们的流动图书馆。家长在周末的时候也可以跟孩子营造一些亲子阅读时间。老师也可以集体营造一个集体阅读的社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是一种非常好的熏陶。
从午后到傍晚,
一场教育的漫谈,不知不觉持续了一个下午。
关于教育话题,
每个家庭都有数不尽的疑惑和焦虑需要探讨。
像这样的Parent Coffee Time,
我们也会不定期举办,
我们相信通过这种漫谈的方式,
给所有关注教育的家庭,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做最好的陪伴。
也给教育本身,寻找一个我们共同探索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