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首届毕业生特辑|何晨萱Aurora:我会在纽约大学的空白琴谱上做自己的作曲家

2023-03-29发布于广东

关注



清澜山首届毕业生特辑

何晨萱 Aurora Ha

纽约大学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成立于1831年,是一所世界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也是全美境内办学规模最大的私立名校之一,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美国大学协会成员。纽约大学作为全美TOP30名校,截至2020年,校友及教研人员中拥有38位诺贝尔奖得主,多位图灵奖、普利策奖、奥斯卡金像奖得主,让纽约大学享誉世界。


我会在纽约大学的空白琴谱上

做自己的作曲家

每一个情与思的潮动都付以高度警觉的烛照

以毫不松懈的激情

将自我与万物之间的关联与映照一一记录



在天文学课(Astronomy)上老师正在讲解人类历法的由来:春分日对于西方教会来说是个至关重要的日子,但由于儒略历(Julian Calendar)每年存在0.0078天的误差,随着时间的延长,误差越来越大。到了1582年时,儒略历的春分日(3月21日)与地球公转到春分点的实际时间已相差10天。如果你把日历调整到1582年你会发现10月4号之后赫然在列的居然是15号。

 


晨萱为宇宙科学中狭义相对论和时间的关系深深着迷。历法代表着时间,而时间是一个人为定义的概念。宇宙是永恒的,人是有寿命的,所以我们需要时间来记录和界定人世间的概念。但作为宇宙间的昙花一现,我们却又能记录宇宙。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对冲。

 

既然时间都可以被人定义,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定义自己呢?这个权利决不能拱手相让。

 

身为北京姑娘又周游世界,跟随清澜山的研学营再次回到北京,她在城墙下拍摄和写下了下面这些字句。


这些对冲的情境反射跳跃着晨萱每时每刻思考的光芒。这里面的辩证性思考在十五六岁就已经在她的脑海中萌发。

 


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晨萱在初中小小的年纪拖着重重的行李远渡重洋。身历顶尖美高又在疫情期间回到中国。她在文书中描述自己:


2020年:中国北京海淀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我已经厌倦了旅行或搬家。3个巨大的行李箱和几个袋子,我一个人。从达拉斯沃斯堡到中国北京的16个小时的飞行,现在躺在我童年的家中。地板有点尘土飞扬,所有的家具看起来都比记忆中矮小许多,就像我刚刚喝了一瓶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药水一样。“太好了”我对自己说,“至少我三年内不会搬家。”

 

2021年:中国广东东莞

北京位于中国东北,广东位于中国南端。搬到那里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另外,我一个人去。


尽管如此,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广东生活很顺利。我已经习惯了移动,一切都感觉很自然。我学会了和平地处理搬家。我可以刷地板,我可以修理坏掉的水龙头.....最重要的是,独自一人时我可以很快乐。一个人的时候留出了反省的时间,让我彻底审视自己。这些时光将我塑造成一个独立的成年人。


动荡感弥漫在晨萱的成长路上却在她的心头留下了安全感的果实。这里面最辛劳的人却是她自己。晨萱一直有个说不上秘密的秘密就是她的书写日记。一周三、四次,她从十二岁坚持到现在的书写。她笑着说:“我在哪里都可以找到家的感觉,因为我自己就是自己的城堡。”

 

如果你在她的智力生活停留的久一点,就更能摸到她精神生活的脉络。

 

她观察世界的对冲,是从她自己的困惑中而来。十五六岁就已经周游世界的经历让她不断追问:循规蹈矩和追求自我是矛盾的还是相辅相成的?

 

这时候晨萱的头脑中还有非常多世界的标准。这些标准有时候塑造了她的优秀,有时候又成为她自由挥洒的枷锁。但是她敏锐的思考力一直常伴她探索自我。就像她自己认为的:“我心态上会恋旧,但是行为上永远向前。因为那些我到过的地方在我的身上留下印记,反观自己的时候就在回忆那些你曾经走过的路。”

 

好像每件事情都因为她的思辨成为了她的能量之源。

 

独自异国求学的孤独,她把它化作助人的温暖。11年级时,晨萱遇到了一个名叫智香的日本女孩。最初,她们通过翻译进行交流。后来,她会为她写下汉字,以建立日语和中文之间的联系。

 

青春期对自我认知的冲突,她把它化作对心理学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关照。晨萱在清澜山高中部和伙伴们一起创设了Mind Over Matter的朋辈咨询社团。她们组织高中部的集会,呼吁大家关注心理健康,开启一个又一个同伴关注话题的探讨如:自我认知、目标达成、动机、自我期待、成瘾机制等等。

 


Mind Over Matter发起的朋辈心理咨询活动


Mind Over Matter 社团中文译作“心事“。几位创始女孩们觉得这个世界有精神世界,也有物质世界。“Mind over matter”既有我用思想想事情,又有我的思想高于事物本身的一语双关。



这些思考和研究让她在2022年写就了科研论文《Cultural Influences,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Psychopathy》在《Cultural influence on Psychopathy-2022》上发表,用学术的方式探讨文化和文化差异和精神类疾病的关系。

Aurora He科研论文截图




晨萱提到清澜山的心理学课程给了她对心理学完整而深入的理解。同时她最感恩清澜山社区带给她的柔和。

 

“我其实在回国前有些孤僻,很多时候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晨萱说道,“但在清澜山,我感觉清澜山社区像是一个群岛,在这个群岛里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是一座自己的岛屿。每个人在自己的岛屿上面开花种树结果。但是弥漫在每座岛屿下面的却是同一片海域,正如清澜。我们整个年级绝大部分的同学都非常乐于发生对话和交流。这些带给我更多柔软。

 

Aurora He 曾参加第二届清澜好声音


“我在清澜山除了学习学科内容之外,在这片海域里最重要的是一种心性的养成。比如我修AP化学的时候,理科基础很薄弱的我真的就是听不懂。一开始我非常想要退缩,怎么办呢?其实很多学习类的问题,都是努力的问题。我就硬着头皮努力地去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讲解的每一个概念。没日没夜的复习。考试前一晚还给化学老师拨电话,我的化学老师李春梅博士性格非常开放,特别愿意和我们畅聊,是一位轻松愉悦的人生导师。虽然她的课程安排非常严格,但是教会我如何与不同类型的老师相处,平衡的去适应大学老师的模式。”

 

这里面又是个有意思的辩证所得。

 

其实这个世界大致都可以通过思辨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一个和谐体。好比语言,我的教育需要我精通两种语言。这时候我会想到语言的定义。这里有圣经对我的一点启发。有个圣经典故是说全人类一开始都讲同一种语言,语言的分裂是作为类似神对人的试炼。Babel这个词就是指人和人语言不通产生的困扰。这就让我更加明确学语言的目的和顺序:是从讲清楚,到讲精准,再到讲出自己的思想。语言是一种消弭隔阂的工具,锻炼新的语言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新的世界。反过来,打开新的世界又给了你反觉自己的文化的新路径。比如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很强,虽然平时也会有一些中英混淆的时候,会嘲笑自己是零国语言持有者,但我确实在非常刻意的练习维持我生活中中英文两种语言的精通和平衡。



晨萱似乎很难用一种定义去界定,她持续在思辨,不被任何形式束缚。

 

她既温暖又保持独立的清冷边界感。


她既广博又保持宁缺毋滥的倔强。


没有人可以在任何时候处在一个完美状态里,晨萱接纳生活给她的全部。


虽然人生看起来是现在的你在做选择,其实是我们的过去拼贴而成我们现在的岔路口。这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这是我自己的剧本。我只是坚信我有把我自己从任何淤潭拔出来的力量。

 

可能就是这份非常勇敢的定力和韧性引导她走入纽约大学的大门。纽约大学的丰富、自由和多元加上整个纽约城都可以成为她的探索源。

 

就用她自己在文书中的话来说吧:我是一株复活草,只要有雨水浇灌,我就尽情开放。没有雨水的时候,我就缩起来在荒漠中朝前翻滚。

 

如果我拒绝世界给我的束缚,那我就要做自己的作曲家。


未知的世界才是翻滚的爱丽丝仙境。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清澜山学校TsinglanSchool

每天限50个名额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清澜山学校

课程设置:AP课程,美国课程,双语国际课程

学费区间:19-26万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