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从80年代的“巨婴”到现在的“低龄”,留学乱象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2020-09-18

关注


作者

家长“专家”:海归爸爸,美国Top10 大学工科硕士,两个孩子已辗转踏上了国际教育之路。经历了K12 阶段的国际学校幼小初高的转学、升学和择校,走过和没有过的弯路很多,乐于分享自己和身边朋友在国际教育上的点滴积累。

到底该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小学送,初中送,高中送,大学送,还是硕士送?

这些问题,一直都有不少家长问。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说说我和妻子的教育背景。

相信有不少家长看过《中国合伙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出国潮”是当时的社会潮流,十年的时间,出国潮经历了由80世纪前期的“嫁出去”(和外国人结婚拿到绿卡出国)到80世纪后期的“公派”(公派留学或出国考察)。



《中国合伙人》电影里关于一些场景的描绘还原了80世纪前期的留学艰难现象:

当时佟大为饰演的王阳就是想把自己“嫁出去”,和一个外国女学生相好,最后出了问题不了了之;
黄晓明饰演的成冬青出国签证一直被拒,没能拿到绿卡被留在国内,最后与自己心爱的女友分居两地;
只有邓超饰演的孟晓骏,生来就为出国留学准备的他,毫不懈怠学习让自己足够优秀,最后凭借自己的家庭教育背景才勉强拿到绿卡,顺利出国留学。

电影片段或多或少反映了80年代早期出国留学的艰难,而我和妻子比较幸运,遇上了80年代末期的“公派”,拥有一份较为顺利的出国留学经历。

妻子和我属于如今这个年代特别少见的“大留学生”,但在80年代,大年龄段学生出国却是普遍现象。

妻子是大二时作为交换生去的美国,出国的时候才十八九岁;我是大学毕业后学校公派去的美国,二十一二岁的年纪,在美国top10学校攻读的硕士学位。

更幸运的是,我们的相遇。

80年代的爱情,总是那么朴实无华,且醉人,异国他乡的我们,没有太多童话的色彩,很自然的就在一起了。

各自读完硕士,开始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回国,一切都看起来那么顺理成章。

而有些事情,正因为自己经历过,所以给的建议才能掷地有声。


图片来源:unsplash

还记得1989年的那个秋天,相比第一次出国的欣喜与期待,内心充盈更多的是对未知环境、未知生活和学业的迷惘与不安。

一人独在异国他乡,语言上的交流障碍不提,就连每日的正常生活,很多地方都需要依靠当地学生的帮助。

相比家庭条件算不上优渥的我,妻子当时显得更加彷徨与无助了,本就生在国际大都市上海,从小在家里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她,生活和学习可谓被父母安排的面面俱到,应对环境和生活的突变,哪里适应得了?

在她大二刚到美国学校那会,我作为早来一年的学长,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帮衬她许多,妻子足足花了半年才熟悉了学校周边环境,更是花了一年时间才学会应对校园里的各种事项,慢慢地适应了国外的留学生活。

今年的疫情让1.5万“小留学生”群体进入了大众视野,相比我和妻子的年纪,他们的年龄都在10-17岁之间,平均年龄只有14岁,在异国的学习和生活中,自我的适应能力显得更弱一些。


图片来源:unsplash

当网友们知道他们的年龄后,很多人都发出了感叹: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啊!

当然,除了环境适应这个层面,环境对留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据相关数据显示:
小学开始留学美国,今后在孩子身上体现的中国因素会在10%-20%,相应的美国因素会在80%-90%
初中开始留学美国,今后在孩子身上体现的中国因素会在30%-40%,相应的美国因素会在60%-70%
高中开始留学美国,今后在孩子身上体现的中国因素会在50%-60%,相应的美国因素会在40%-50%
大学才开始留学美国,今后学生身上体现的中国因素会在70%-80%,相应的美国因素会在20%-30%

对于很多未成年孩子来说,他们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处于一个待形成的阶段,在未成人的年龄段出国,自制力偏弱一些,加上国外的环境也比较复杂,父母照看不到,可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图片来源:unsplash

比如说有些国家和地区是允许吸大麻的,孩子去了以后受到周围外国学生的影响,可能吸食这些东西,甚至的参加一些赌博活动等。

有些孩子出国以后自制力比较缺乏,没有了家长的管束和督促,整天沉迷在游戏中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就相当于出国打了几年游戏,到最后学习还是荒废了。

我身边碰到过类似的事例,有个企业家朋友的孩子出国四五年,结果英语一直过不了关,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正式入学,现在学了四五年外语,最后由于入学条件不够,被送回来了,这是一个很惨痛的例子。

除非是有条件全家移民或父母陪读的,可以让孩子早早出国留学,其他情况下,家长们还是等到孩子真正学会独立后再出国留学,个人建议是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后

有些家长早早将孩子送出国是为了让孩子今后更容易拿到国外名校的offer,这点其实也是不够明智的。

拿美国举例。

在美国读书,申请好大学比国内更难。

因为美国大学录取的时候,是本国学生一个池子,外国学生一个池子。在美国读中学,就是跟美国孩子在一个池子里了。

这种做法就如同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另一个国家参加“中国式高考”,和另一个大群体去争,一些文章里说的在美国读中学更容易爬藤,总拿美国有部分院校的招生名额不对在国内接受教育的孩子开放,殊不知就算这部分院校对在美国读中学的中国孩子开放,也不意味着在国外申请爬藤就容易很多


图片来源:unsplash

在《小离别》这部剧中,黄磊饰演的朵朵爸爸也坚决反对将小学中学的孩子送出去留学,他说:我只有这一生,她也只有这一生,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在一起。

听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特别有感触,我从17岁开始大学生活,21岁一人独自办完所有签证出国留学,一个人参加高考,一个人应对学校的课业压力,一个人去办理留学手续,一个人登机出国,一个人在国外生活这么多年,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庭,算下来,真正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可谓寥寥无几。

父母做了一辈子农民,他们不懂学习的苦,在他们眼里解决了衣食住行其他都是小事,我的压力也无从诉说,好在因为性格内敛也理解父母的难处,在国外留学时一些坏的习惯也不敢沾染,平平静静的走过这么多年。

如今有了两个孩子,相比在学历上的“索求”,我更关注的是孩子内心丰盈,和我能否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他们成长,我不想等他们长大后,就不再和我有共同的话题交流。

大儿子高中毕业后申请了海外的大学,现在正在留学,今年年初受疫情的影响,他也没能回国和我们一起过春节,还好他从小生活上就比较自立,让我们省了不少心;小儿子目前在国内读国际学校,性格比较活泼,我和妻子也打算让他和他哥一样,在国内读完高中再去国外读大学。

图片来源:unsplash

另一方面我也深知部分外国人对亚裔的偏见,出去留学的中国孩子,很难完全融入到当地美国孩子的圈子里,如果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孩子心智的成长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而从小受着国外教育长大的孩子同样无法适应中国的生活节奏,因为国外元素太重的缘故,思想无法交融。

因此,如果想让孩子受国外的教育,最好有一个家人能帮助孩子把握好文化平衡,让孩子融入当地教育和社会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己祖国的文化


活动预告
10月17日
2020年大湾区国际教育高端名校论坛
将在中国深圳隆重举行
帮助广大家庭解决升学和择校难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






往期论坛精彩回顾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