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如何考察《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9-10-17

关注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高考地理题设计

精心编选综合整理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理思维图

1、自然界的水循环

2、影响下渗的因素

4、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5、影响干旱的因素

一、4个角度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如下:

(1)从时间角度分析。

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角度分析。

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

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

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二、[分析模式的应用] 中国干旱多发地区成因的异同比较:

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预测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9—11)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1.热点预测  选择题分值一般为4—8分,以热点事件、统计图等切入,主要考查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非选择题分值一般在10分左右,主要以区域图切入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2.趋势分析  高考将以流域开发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水文特征的影响;以城市内涝等社会热点为载体,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2018北京卷,363)﹞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2017天津卷,13(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7—9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9—10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7天津卷,12(2)﹞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选择冬季运输。为什么?请按表格要求回答。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9)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的主要原因是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01

考向理解

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可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02

技巧点拔

1.区分水循环示意图中各环节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海陆间循环主要有六个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主要有两个环节(蒸发、降水)。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都可能发生水汽输送,只不过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是最主要的输送方向,径流输送在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都存在。分析环节时要分清空间区域和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箭头向下为降水。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水循环依据空间尺度的大小可以分为最大尺度的全球水循环、中等尺度的流域或区域水循环以及更小尺度的水-土壤-植被系统水循环。全球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太阳能和大气运动的共同驱动下,不断从江河湖海等水面、土壤、岩石等陆面和植物的茎、叶面等,通过蒸发或散发,以水汽的形式进入大气圈,当大气圈中的水汽凝结的水滴大到重力大于空气的浮力时,就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到达地球表面的降水,一部分在分子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当两分子相距较远时,主要表现为吸引力;当两分子非常接近时,则以排斥力为主)、毛管力(毛细管中产生的液面上升或下降的附加曲面效应)和重力的作用下,渗入地下,一部分则形成地面径流流入江河湖泊,再汇入海洋;还有一部分通过蒸发或是散发到大气圈,或者以地下水形式流入江河湖泊,再汇入海洋。这种始于水终于水,并且永无休止覆盖整个地球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全球水循环。全球水循环是个闭合系统。

流域或区域水循环实际上就是流域降水径流形成过程。降落到流域上的雨水,首先满足截留、填洼和下渗要求,剩余部分称为地面径流,汇入河网,在流至流域出口断面(对某一流域而言,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流出流域边界的断面,包括地面和地下出口断面)截留的水分最终还是会蒸发和散发,或填洼下渗。下渗到土壤中的水分,在满足了土壤持水量(土壤所能稳定保持的最高土壤含水量)需要后将形成壤中水径流(在土壤表层或分层土层内的界面上形成侧向流动的水流)或地下水径流,从地面以下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被土壤保持的那部分水分最终也会被蒸发和散发掉。流域或区域水循环的空间尺度一般在1~10000平方千米,它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系统。

水-土壤-植被系统是一个由土壤、植被和水分构成的相互作用的体系,降水在进入到这个系统后将在太阳能、地球引力和土壤、植被根系产生的力场作用下发生截留、填洼、下渗、蒸发、散发与径流等现象,并且维持植被生命过程。它既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系统,又是自然界空间尺度最小的水循环系统。

无论是全球水循环,流域或区域水循环还是水-土-植水循环,它们最重要的分量都是降水、蒸散、径流量。比如对于全球来说,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蒸散量相等;对于开放的流域来说,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其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蒸散量之和基本相当。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运动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又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在地理环境中具有三种变化的特性,因此在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同时水也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为此,掌握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

(一)水循环概念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

(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

二、水循环的列表分析

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

三、水循环的难点分析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例如,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见下图)和材料,回答:2000年重0月,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朱总理在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汇报和专家意见后,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

(2)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_________和_________工程。

[答案]

(1)南水北调  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的前提下调水(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调水)。(2)水循环  水平衡  引滦入津  引黄济青

[简析]

由于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因此主要通过改变水的空间分布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为此结合有关知识不难得出结论。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