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专题突破】关于河西走廊前世今生的地理故事(附考点设计)

2019-11-06

关注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高考地理题设计

精心编选综合整理


CCTV-10《河西走廊》宣传片(时长 6分钟)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The Hexi Corridor)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东。因位于兰州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又称雍凉之地,古凉州雍州的属地,一度是中国北方佛教中心、西北的军政中心、副金融中心、最大的外贸交易中心、文化中心。

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月氏人占,后被匈奴攻破,占领建城池。在公元前1年已经有了经贸和宗教往来的古道,后匈奴人阻道,汉武帝派西汉大将李广、卫青、霍去病打通古道即丝绸之路,而后汉武帝刘彻初设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后武威郡分张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明时先后设酒泉书院、雍凉书院、甘泉书院。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堆积平原,形如走廊,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河西走廊文化经济自成体系。

河西走廊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再到悠久的宗教融合,民族融合,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师云集,大小乘佛教是通过河西走廊传入长安,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走廊有着深厚渊源,足见河西走廊在中国佛教的地位。很多帝王、大将出自河西走廊,赫赫有名的大将西凉马超、大理段氏皇族、李唐皇族鲜卑、草圣张芝都出自河西走廊。

气候

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冬春二季常形成寒潮天气气候干燥、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多。自东而西年降水量渐少,干燥度渐大。

地形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于山前,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在较大的河流下游,还分布着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条件好,便于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的分布地区。

水源:多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丰富

土壤:多冲积土,土壤肥沃

生物:动植物资源较丰富

农业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是甘肃省重要农业区之一,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它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粮、几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啤酒大麦和瓜果蔬菜。平地绿洲区主要种植春小麦、大麦、糜子、谷子、玉米、及少量水稻、高粱、马铃薯。油料作物主要为胡麻。瓜类有西瓜、仔瓜和白兰瓜,果树以枣、梨、苹果为主。山前地区以夏杂粮为主,主要种植青稞、黑麦、蚕豆、豌豆、马铃薯和油菜。河西畜牧业发达,如山丹马营滩自古即为著名军马场。

矿产

河西走廊矿产资源丰富,区内有玉门石油、山丹煤田、九条岭煤矿、金昌镍矿及镜铁山铁矿等多处大型矿点,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镜铁山矿探明储量就达6亿吨,占全省的90%以上。金昌镍和铂族金属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5%和90%以上。这里日光照强,也是季风口,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的潜力巨大。

自然地理意义

1、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2、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3、200mm的年等降水量线;

4、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5、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6、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的分界线;

7、青藏地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文化与旅游

链接东亚和中亚的锁链

河西走廊属于古雍、凉二州之地,它的名称来源于它特殊的地理环境。“河西”指的是黄河以西,“走廊”一次则是因为其南倚祁连山脉,北靠阿拉善高原(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两大高地之间夹着的这一狭长通道,长约1100公里,最窄处不过3公里,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河西走廊。如今的甘肃省也因为这样特殊的地形,像一个杠铃连接着中原大地和广袤的新疆!

河西走廊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平均海拔在1000米~1500米之间,也有海拔不足1000米的盆地。祁连山脚下,有许多扇形沉积层和洪积、沉积倾斜平地。走廊之内有广大的绿洲沃野。永昌、山丹之间的大黄山,嘉峪关和玉门市之间的黑山、宽滩山,把走廊分为三个自然段:东段为武威、永昌绿洲平原区;中段为张掖、酒泉绿洲平原区;西段为玉门镇、安西、敦煌绿洲平原区。

在河西走廊的中段张掖地区,有着如今举世闻名的“张掖丹霞”。“张掖丹霞”并不是丹霞地貌,而是彩色丘陵,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理结构和气候结构所形成。

“七彩丹霞”

沙漠风光

自然还少不了巍峨壮丽的祁连山。

祁连山风光

武威在河西走廊东段,因霍去病击败匈奴,汉武帝为了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君威,在此设立武威郡,因此得名。武威曾出土了著名的铜奔马(马踏飞燕),这也成为了武威市的标志性文物。

马踏飞燕

张掖市西北则是酒泉市和嘉峪关市,酒泉市如今是我国著名的卫星发射中心,下辖的敦煌市则是著名的文化遗产中心,境内的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都已经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酒泉市境内的雅丹地貌也同样不输张掖的“七彩丹霞”。

雅丹地貌风光

敦煌鸣沙山附近,则有着沙漠奇观——月牙泉。

月牙泉

沙漠驼铃

嘉峪关市自然是因为有着“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而得名,嘉峪关是明代长城的最西端的关隘,也是长城三大奇观(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之一。

嘉峪关

文化——汉唐文明的见证

因为河西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在我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汉朝时期,河西走廊是抵抗匈奴的边塞重地,关隘林立,著名的居庸关、玉门关等,都在此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现新疆、中亚地区),目的是联合西域地区的国家夹击匈奴。这一军事目的或许没有达成,但是却打通了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的交流之路,也就是鼎鼎有名的“丝绸之路”。

唐朝时期,中原政权控制了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丝绸之路也进入了最繁盛的时期,河西走廊因此成为了重要的商旅贸易通道,也因此留下了灿烂宝贵的文化遗产。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

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也给文人墨客们创造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尤其是唐代诗人们,创造了众多瑰丽的诗句。

除了诗词之外,河西走廊的佛教文化遗迹也是我国一大文化瑰宝。我国有著名的四大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都在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走廊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的第一站,也是经文翻译中心。在公元5世纪前后,中原大地正逢“五胡乱华”的大动乱,烽火遍地,此时的河西地区则在少数民族首领沮渠蒙逊的统治下建立了北凉政权,相对安稳。沮渠蒙逊下令开凿了天梯山石窟,此后佛教徒也纷纷效仿,陆续开凿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石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天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

莫高窟壁画

莫高窟碣文

河西走廊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看了这些美丽的地理风光和文化遗迹之后,大家是不是也很想去看一看呢!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河西走廊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河西走廊以绿洲和荒漠景观为主,其荒漠区域的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半固沙丘和固定沙丘。目前河西走廊的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自然景观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河西走廊山丘地貌的成因是

A流水沉积    B风力搬运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2据图分析,流动沙丘、半固沙丘、固定沙丘和绿洲分别对应的是

A①④②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河西走廊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境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

 

【答案】

1D

2C

3D

【解析】

1沙丘地貌属于风力沉积所致,故选D。

2流动沙丘,植被稀少,风力强大,应为④;固定沙丘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风速较慢,应为②;半固定沙丘风速较流动沙丘慢,比固定沙丘快,植被覆盖率较固定沙丘低,比流动沙丘高,应为①;绿洲风速最慢,植被覆盖率最高,应为③,故选C。

3河西走廊主要自然景观是温带荒漠,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深居温带大陆内部,距海洋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少。故选D。

 

 

二、综合题

4[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的狭长高平地。下图为我国河西走廊区域图。

 

简述河西走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措施。

【答案】问题:水资源短缺、内流河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等。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规划和确定土地的人口承载量,禁止再开垦荒地;推广以恢复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大规模节水灌溉工程、风沙治理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法规和政策体系等。

【解析】

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内流河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生态脆弱。首先分析产生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空间开发模式叠加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之上,使得该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内流河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再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改善措施,主要从水资源利用以及风沙治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东段从长江沿河西走廊到西线。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河西走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材料二 高原夏菜是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河西走廊地区人们依据海拔,梯次安排蔬菜播种,努力形成梯次上市,具有较长的采收上市期,可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持续供应,很好的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目前河西走廊的高原夏菜有80多个品种销往东部沿海地区。

材料三 下图为甘肃省等高线图。

 

(1)说明古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的原因。

(2)分析河西走廊高原夏菜种类多、品质好的原因。

(3)分析河西走廊高原夏菜的主要消费市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答案】1)河西走廊以北有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等,气候干旱,行走困难,补给不足;河西走廊地形平坦,有充足的祁连山冰雪融水,自然条件较优越,农业发达;人口密度较大,商业较发达,补给充足。

2)种类多的原因:周围是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促进新品种的培育,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品质好的原因:地处西北内陆,降雨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祁连山冰雪融水为灌溉水源,水质好;干燥雨少,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小;环境污染少。

3)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蔬菜消费量较大;农业用地紧缺,劳动力价格较高,蔬菜生产成本高;河西走廊高原夏菜品质优良;与东部沿海当地蔬菜错季上市;交通运输趋于高速化,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蔬菜快递,远距离运输。

【解析】

试题分析:

1)河西走廊以北有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等,气候干旱,行走困难,水、食物补给困难。河西走廊地形平坦,有充足的祁连山冰雪融水,自然条件较优越,农业发达。人口密度较大,商业较发达,水、食物等补给充足。

2)河西走廊周围是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多种作物能够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促进新品种的培育,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降雨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祁连山冰雪融水为灌溉水源,水质好。气候干燥少雨,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小。环境污染少,作物品质好。

3)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蔬菜消费量较大。经济发展快,农业用地紧缺,劳动力价格较高,蔬菜生产成本高。河西走廊高原夏菜品质优良,与东部沿海当地蔬菜错季上市。交通运输趋于高速化,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蔬菜快递,远距离运输。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作物生长条件,影响市场分布的原因。

【名师点睛】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丝绸之路的选线,主要受环境条件限制,只有河西走廊地区能够提供充足的水源、食物等物资补给。作物种类多主要是地形类型多样,作物品质好是主从昼夜温差、水质、病虫害、污染等方面分析。市场距离与经济发展水平,作物生长、收获时间差异,交通运输变化,冷藏保鲜技术有关。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位于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南以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为界,北至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起乌鞘岭,西迄甘肃与新疆交界。大部分地区海拔为1000—2500 m。河西走廊曾经是富饶的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还是个“聚宝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储量也很丰富。下图为河西走廊示意图。

 

 

1)分析河西走廊成为我国古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原因。

 

2)试评价河西走廊油气资源开发的条件。

【答案】1)河西走廊南北方向均为山地,而该处地势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而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山麓水资源较为丰富;河西走廊是人口聚居地,交通需求量大。

2)有利条件:油气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西气东输由此经过,油气开采设施完善;有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资金充足。

不利条件: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油气开采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山地众多,地形条件复杂,增加了开采的难度。

【解析】

试题分析:(1)河西走廊成为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原因就是说明丝绸之路选择该地的原因,即交通位置重要性。交通线路选择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和聚落的分布。从地形来分析,河西走廊位于山麓地带,地势较为低平;从人口和聚落的分布来看,河西走廊绿洲成串分布,农业发达。从水源来看,山麓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较为丰富。

2)河西走廊油气资源开发的条件进行评价要从有利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条件主要从资源、政策、基础设施等角度分析。由材料河西走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储量也很丰富可知,油气资源丰富。从政策来看,有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从土地资源来看,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从基础设施来看,有建成的西气东输管道经过,设施完善。不利条件主要从生态、水资源、地形等角度考虑。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从地形来看,山地多,地势起伏大,开采难度大。

考点:自然资源的开采条件  地理位置重要性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西走廊的制种业发达,这里生产的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全国玉米用种需要的一半以上;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

材料二:


1)河西走廊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____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____  

2)有人说“没有祁连山就没有河西走廊”,为什么?  ____   

3)据图说明2000-2008年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变化特点。  ____   

4)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种子黄金繁育走廊”的原因?  ____   

5)“城市化可以保护绿洲”观点是否赞成?请说明依据。  ____  

【答案】1)沿海向内陆  水分

2)祁连山海拔高,冰川体量大;7-9月气温高,融水量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山麓地带多冲积扇地貌,多绿洲。

3)玉米制种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玉米制种占比全国比重持续上升。

4)冰川融水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小,病虫害少,利用贮藏;公路、铁路交通沿线,利于种子流通。

5)赞成:因为农业用水比重大,耗水多。城市化是将农村人口转化非农业人口,降低农业用水,可以保证城市用水供应。

不赞成:城市化会扩大城市用地破坏绿洲生态环境。

【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东侧为草原植被,随着向西逐渐距离海洋变远,降水减少,为荒漠景观,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

没有祁连山就没有河西走廊就是说祁连山在河西走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干旱是其典型的特征。祁连山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处,东侧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且由于海拔高,有永久冰川存在。山地降水与冰川融水滋润了河西走廊,所以说,没有祁连山就没有河西走廊”。

2000-2008年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变化特点要结合统计图表,从产量及占比两方面叙述说明。读图表可知,2000-2008年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玉米制种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玉米制种占比全国比重持续上升。

河西走廊成为种子黄金繁育走廊的原因主要从农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主要包括水源、交通、气候等因素。从气候看,河西走廊深居内陆,虽然降水少,但是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种子品质提高。从水源看,虽然该地降水少,但是有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水源丰富。从市场和交通看,公路、铁路交通沿线,利于种子运输。

5)是否赞成城市化可以保护绿洲观点,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赞成主要从水资源合理利用角度分析。因为农业用水比重大,耗水多。城市化是将农村人口转化非农业人口,降低农业用水,可以保证城市用水供应,所以赞同

不赞成主要从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因为城市化会扩大城市用地破坏绿洲生态环境,所以不赞同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地处祁连山脉以北、北山以南,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海拔约1100-1500m,大部分为山前冲积扇平原。河西走廊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是内地连接新疆的重要通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河西走廊冬季风能资源丰富,现已建成多个风力发电场,因此被称为“风电走廊”。下图为河西走廊区域示意图。

 

1)简述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古“古丝绸之路”选择河西走廊的原因。

3)分析河西走廊冬季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

1)有利条件: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便利。(每点1分)

2)①河西走廊以北有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等,气候干旱,地势起伏较大,行走困难,沿途缺水等,补给困难;②河西走廊以南是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冰川广布,商队通行困难,补给不足;③河西走廊地形平坦、有充足的祁连山冰雪融水、自然条件较优越,农业发达。人口密度较大、商业较发达,补给充足。

3)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河西走廊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形平坦、狭长,且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解析】

试题分析:

1)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水源 便利。有利于该地农业发展。

2)丝绸之路是商路,沿途要补充食物、淡水等物资。读图,河西走廊以北有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等,气候干旱,地势起伏较大,行走困难,沿途缺水等,补给困难。河西走廊以南是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冰川广布,商队通行困难,补给不足。河西走廊位于山麓冲积扇地区,地形平坦、有充足的祁连山冰雪融水、自然条件较优越,农业发达。人口密度较大、商业较发达,补给充足。

3)影响风力的因素,主要从地形、植被条件分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区域内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河西走廊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形平坦、狭长,且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考点定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成为交通要道的原因,风能丰富的原因。

【名师点睛】根据区域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农业发展的条件。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商旅需要选择水源、食物的补给充足地区通过。区域风能资源,主要从地形、植被等影响风带的因素分析。

9.(28分)材料一:图示甘肃和河西走廊地图

 

材料二:河西走廊因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内陆联接西北边疆的大通道,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河西走廊的开发建设,不仅关系到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而且关系到整个西部地区乃至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大计。河西走廊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发展基础良好,改革开发以来,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在了前列,但是与发达地区的相比,差距还很大。

1)河西走廊的气候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4分)

2)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说明其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3)如果河西走廊进一步扩大种规模,可能造成哪些不利影响?4分)

4)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8分)

随着国家向西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河西走廊战略通道的作用将更加重要。立足河西走廊资源禀赋条件和区位优势条件,发展通道经济,促进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使之形成我省未来发展的一个具有显著特点的新经济板块,将成为一种优化选择

5)就河西走廊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绿洲农业(4分)

2)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干旱区,降水稀少,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区内有冰雪融水和部分地下水资源灌溉,夏季降水偏多;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种子干物质的形成;该地区地势较低平,耕地较多且集中,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6)

3)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如大规模发展种植规模,会加剧环境的恶化,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导致土壤盐碱化和荒漠化等。(4分)

4)河西走廊一带有色金属资源较丰富河西走廊有陇海兰新线经过,交通较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价低廉,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河西走廊接近黄河上游的水电基地,电力资源丰富。(8分)

5)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科学指导通道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通道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集群,优化快速通道经济产业布局加大区域经济合作交流力度,在主动融合中促进发展用足用活相关政策,有力抢抓西部发展先机。6分)

【解析】

1)考查河西走廊的气候类型、农业地域类型。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气候,该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在山麓地带往往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或者地下水,从而形成绿洲。

2)农业发展的自然优势可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甘肃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稀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种子干物质的形成,南侧祁连山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海拔较高,山上有永久冰川,冰雪融水和部分地下水提供了灌溉资源,加上夏季降水偏多,可以满足农作物对水源的需求,河西走廊地势较低平,耕地较多且集中,沙性土壤,土质疏松,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旱灾,如大规模发展育种基地,必然会加剧环境恶化,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土地荒漠化等。

4)工业的区位优势可从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分析河西走廊一带有色金属资源较丰富河西走廊有陇海兰新线经过,交通较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价低廉,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河西走廊接近黄河上游的水电基地,电力资源丰富

5)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般从制定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分析。

试题分析: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河西走廊,是甘肃省重要农业区之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让河西走廊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和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对外制种基地,并且所产瓜果品质优良,深受人们青睐。目前,甘肃省正在探索打造“互联网+制种产业”,为玉米制种质量安全保驾护航,现已着手启动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信息监管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未来的河西走廊甚至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制种基地。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局部地区。

 

1)说出河西走廊灌溉用水的来源。

2)分析河西走廊瓜果品质优良的原因。

3)为河西走廊成为世界级制种基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河流水等。

2)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植物体内糖分的积累;沙质土壤,透气性好;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等。

3)建设信息监管云服务平台;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创新;改善交通,拓展市场;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政府政策扶持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河西走廊为材料背景,考查区域农业水资源的来源、农业优势区位条件的分析以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性较强,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河西走廊有河流流经;位于祁连山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此外,还可以开采地下水用于灌溉。

2)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植物体内糖分的积累;沙质土壤,透气性好;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等。

3)农业产业的发展,可以从技术、市场、交通、政策、自然条件的改造等多方面分析。“互联网+制种产业”需建设信息监管云服务平台;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创新;改善交通,拓展市场;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政府政策扶持等。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