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高考地理】由广州地震想到的考点整理

2019-08-07

关注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昨天在早上十点多到十一点之间,不知各位在广州的小伙伴,有没感觉到整个抖了一下

像是重物摔地,hong 的一下,没错,地震了

我大广州,居然也地震了

!!!

速报参数

速报参数: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6日10时49分在广东广州市增城区发生2.7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3.19度,东经113.66度。

基础背景

震中地形: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19米。

历史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8次,最大地震是2014年10月23日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发生的3.5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161公里),历史地震分布如图。

来源:中国地震台网

这一消息让

感觉到地震的广州小伙伴

炸开了锅

在广州的小编,表示没有一点感觉,

广州的朋友们,你们感受到广州地震了吗?

你是因为 hong 的一下,还是从微博朋友圈知道广州地震的呢?

考点整理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力。

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分布密集,其他地方,地震发生相对较少。地球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以及海岭地震带。地震带基本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带外地震分布较离散,地震带与地震构造有一定联系。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板块比较大、有的板块比较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分别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也有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

全球板块构造及地震带分布图

地震构造和断裂带

地震与地质构造有关,首先反映在地震有规律地集中分布于某些特定的大地构造部位--大地构造边界带。其中最显著的是纵贯中国中部的南北地震带和横贯中国西部的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缘地震带,它们都是大地构造的边界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约40,000公里,呈马蹄形,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发生在这条地震带内。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90%的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300~700千米)。

欧亚地震带

又名“横贯亚欧大陆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北岸,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大约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是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动带,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同时又于几大板块的边缘,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主要地震带就有23条 ,带内常发生破坏性地震及少数深源地震。

海岭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这一地震震中分布的条带绵亘6万多公里,与大洋中的海岭位置完全符合,在这条地震带上,地震一般不超过7级。全球约5%的地震能量的释放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中。

中国地震构造特征

中国板内地震类型多、分布广,中国地震构造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板缘型、板内断裂型、板内地堑-裂谷型。这个划分既反映了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也揭示了板内断块自身的特点。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

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板块地震构造运动示意图

板块运动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但地震不仅发生在地壳之中,也会发生在软流层当中。据地震部门测定,深源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300-700公里处。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深的震源是720公里。从这一点来看,传统的板块挤压地层断裂学说并不能合理解释深源地震,因为720公里深处并不存在固态物质。科学家设想将地球岩石图画出来,这样对预测地震有很大帮助。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

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硅镁层其范围有两种不同见解:

一、比较通行的解释:即玄武岩层,地壳下部康拉德面以下的圈层。其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近,也主要由铝硅酸盐类构成,而镁的含量与铝接近,明显高于花岗岩层,故称硅镁层。

二、另一种解释:即地幔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因玄武岩层中,仍以硅、铝占优势,故广义的硅铝层包含玄武岩层;而硅镁层则指上地幔,其化学组成与橄榄岩相近,故亦称“橄榄岩层”,主要由镁、铁的硅酸盐类构成。

硅镁层属于地壳的下层部分,是个连续圈层,而上层则是由硅铝层构成,是不连续圈层。

地震的危害不仅在于突发性强,而且大多出现在夜间,甚者在深更半夜人们熟睡时突然降临。例如,被称为20世纪十大地震之一的1906年4月12日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发生在清晨5点12饭;1906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20世纪最大的8.9级地震,则发生在日落以后的19点11分;1976年7 约28日我国唐山地区发生的7.8极大地震,发生在凌晨3点42分,当时大多数然还处在梦想中。据统计,1985年我国境内共发生25次5级以上的地震,景有20次发生在日落后的19点以后到次日早晨6点之间,占总数的80%。地震发生在夜间,对受害者更是雪上加霜。

地震其实随时都会发生,而事实上多发生在夜间,是因为受外因——太阳和月球引力的结果。我们知道,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可引起海水在一天里2次涨落。同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议会引起地壳的“潮汐”现象,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察觉罢了。据测定,在朔望时,北京一带的地壳大约可以升降40厘米。如果地球内部在孕育地震的过程中,当地下的岩石受力的作用接近于破裂时,而此时正好有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这样蓄势以旧的地震能量就会一下子迸发出来。在这里,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就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

地震不仅多发身在夜间,而且还常发生在农历初一、十五或十六前后。因为农历初一、十五或十六前后是太阳和月球引力最大的时候,例如,1976年7 月28日我国唐山大地震,那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二;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大地震,也恰好是农历十二月十七。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地震多发生在夜间,而且还常发生在农历初一、十五或十六,并不是偶然的。

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这种弹性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指从震源向地表传播,交替地挤压和拉张波穿过的岩石,在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所以在地表上,人们会感到所有的东西连同自己“跳”了一下。横波是指岩石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在随后横波传播到地表时,人们会感觉左右晃动。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地震时震中区的人们感到先颠后晃,随着震中距离的加大,颠与晃的时间差会逐渐加长,颠与晃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在一定范围以外,人们就感觉不到颠动,而只是感到晃动了。

因此,如果地震时你感到颠动很轻,或者没有感到颠动,只感到晃动,说明这个地震离你比较远;颠动和晃动都不太强时,说明这个地震不很大。

在这两种情况下,你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只须躲在室内有利避震的地方暂避即可。此时如果跑出,反倒有可能被一些飞来的瓦片等砸伤。

地震时,要因地制宜,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有的人跑出危房后又转身回去拿东西或救人,结果自己也被埋压。记住,只有保护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别人。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盲目避震,只能导致更大不幸。

为什么四川多地震

众所周知,汶川地震、雅安地震,这些揪心的地震都发生在四川。再看看百度搜索出的2013年3级以上地震统计次数,四川高居榜首,这是为什么呢?

找一张中国地图,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结构。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把视角切回到四川历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上,会发现——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大致都排在盆地西部的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至于盆地中央,虽然会遭到地震的影响,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区域。

四川地形图,图中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

而这个线性带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原因来自于四川盆地的邻居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挤出隆起的结果。而龙门山是青藏高原缘的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是巨大力量接触的前锋带,而这种力量的碰撞积累到一定时候需要释放,所以亿万年的挤压形成了这条庞大的压碎断裂带,而其周边也就成了地震多发带。

全国地震分布图

这是全国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出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青藏高原是地震高密度区,但大多数地广人稀或是无人区,而与天府之国四川接触的界面也是地震多发区,也印证了四川为什么多地震。

对于受灾地区的人们来说是灾难,而对于全球地震是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 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的有效而唯一的途径.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而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和海风给内陆地区带来难得一遇的水汽对于缓解干旱,净化空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地震释放了发生地四周蓄积的能量,地震后,该地区很大程度上因为能量释放而变得地质结构稳定(显然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地震在地球物理上就好比闪电对于气象,闪电一瞬间照亮天空,而地震一瞬间照亮地球内部.研究地球内部主流方法就是地震波,但是人工生成地震波(记得是叫工程地震波,不太确定)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噪声),地震形成的地震波在观察站接收以后可以用于地球内部成像分析(不同介质内波速不同),美国九十年代这种技术是主流科研参考.地震后可能有一些意外发现,比如地震地表断裂带,这些是平常遥感或者一些观测技术很难直接判断的.地震有可能连带他们出来,可以为后期研究起参考.

广州属于华南地震构造区。新生代构造整体比较稳定,构造运动幅度和地震强度都较小,只有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较为强烈。构造线和地震断层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发生在该区的中国最大水库地震--新丰江水库地震,为研究地震成因提供了宝贵资料。

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广州处于东南亚沿海地震带,但从狭义的范围来讲,其不属于特别强烈的地震活动带。目前来看,广州有中强度地震背景,广州及周边历史上曾发生过2次5级的地震(1824年番禺5级地震、1683年佛山5级地震)。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排名。

1、9.5级智利大地震

在人类历史上世界上最大的地震要属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了,其震级达到了惊人的9.5级,使得智力的瓦尔迪维亚化为一片废墟。造成20000人的伤亡,造成大约200万人流离失所,在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排名第一。还掀起了20世纪最大的海啸,日本、夏威夷和菲律宾也受牵连,高达25米的海啸侵袭智利海岸.......

智利大地震发生在1960年,又称为瓦尔迪维亚大地震,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是人类地震观测史上记录到规模最大的地震,其矩震级为9.4-9.6级。这次地震也引起海啸侵袭智利、夏威夷、日本、菲律宾、澳洲东南部与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

震中靠近智利,位于圣地亚哥以南700公里附近,而瓦尔迪维亚是受到影响最严重的城市。地震引起的海啸严重冲击智利海岸,掀起高达25米的海浪。主海啸穿越太平洋摧毁了希洛。

距震中一万公里的地方记录到10.7米高的海浪,并且波及到遥远的日本和菲律宾。如此大范围的灾难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及经济损失无法精确得知。对于这次地震和海啸导致的死亡人数有著不同估计,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引述,死亡人数为2231、3000或5700人,另一来源估计死亡人数达到6000。不同来源估计经济损失在4亿到8亿美元。

2、阿拉斯加9.2级地震

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9.2级地震,造成1.28亿美元的损失。地震后的海啸造成128人死亡,其影响远至夏威夷。

3、苏门答腊风9.1级地震

2004年袭击印尼苏门答腊岛的9.1级地震引发了海啸,其破坏性影响远至东非。这场海啸夺去了南亚和东非14个国家227900人的生命,170万人流离失所,在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排名第三。

4、日本仙台9.1级地震

日本是具有破坏性地震历史的亚洲国家之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发生9.1级地震。地震、余震和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仍然未知,然而,官方记录显示死亡人数为数千人。

5、察加半岛9.0级地震

1952年,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后引发的海啸造成了1万至1.5万人死亡,在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排名第五名。

6、智利康塞普西翁8.8级地震

与日本相似,智利也是一个有着毁灭性地震历史的国家。其中最关键的一次是2010年发生在康塞普西翁的8.8级地震,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521人死亡,80万人流离失所。

7、厄瓜多尔海岸8.8级地震

1906年1月31日厄瓜多尔海岸发生8.8级地震,造成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500至1500人死亡。随后的海啸向北移动到美国西海岸,在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排名第七名。

8、阿拉斯加州和加拉特群岛8.7级地震

1965年4月2日发生在加拉特群岛的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的损失估计约为1万美元,据报道,袭击加拉特群岛的海啸高达10米,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人类已知的最大地震是多少?32级!

放眼宇宙,地球上的这点地震并不算什么。宇宙中有一类特别致密的天体叫“中子星”,直径仅20公里,但却集中了一颗太阳的质量。如果把地球压缩成中子星物质的密度,体积大约只有北京鸟巢体育场大小了。

中子星的大质量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形成的,拥有极强的磁场,强度的地球磁场的万亿倍!在中子星的家族中,有一类磁场最强的中子星,叫“强磁星”,这种天体的磁场是普通中子星的100倍。当强磁星发生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数千万年释放的能量。震级可达到32级!

相关试题

(2015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 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游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解析】

材料中“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表明本次地震震级高,烈度大;“1月23日24说明时左右”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说明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河、渭大泛”说明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答案】

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2016高考地理热点题尼泊尔地震)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14时45分,在尼泊尔(北纬28.3度,东经84.8度)发生7.0级地震。此后,发生余震31次。强震导致山体滑坡,路面断裂,致使一些地方道路阻断,震中与破裂带附近区域多条道路严重损毁。珠穆朗玛峰南坡、北坡均发生雪崩。

(1)尼泊尔为什么会发生8.1级巨大地震?(4分)

(2)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2分)

(3)为什么说本次地震后防止次生灾害尤为重要?(4分)

【解析】

(1)从图中尼泊尔地震震中的经纬度、与我国(拉萨、日喀则)的相对位置、距离及已有知识,不难判断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所处的地震带和发生巨大地震的原因;

(2)材料中已经列出山体滑坡、雪崩等次生灾害,一方面与地震发生地区地形、地貌特点有关,如雪崩与多雪山冰川有关;另一方面与地震本身的性质有关。

(3)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有些是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灾害发生后不采取有效措施,次生灾害可能会造成本可避免的危害、甚至是更大的危害。

【答案】

(1)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该地震带属地震活跃地带(2分);处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地壳很不稳定、地壳运动活跃(2分)。

(2)图示区域多山、海拔高、高差大、多雪山冰川(1分);此次地震震源深度浅,余震多,破坏力更大(1分)。

(3)大地震后往往余震不断,特定地理环境下甚至会有潜在的次生灾害发生,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冰湖溃决、水灾、瘟疫、火灾等灾害。如果受地震冲击较大,很可能再次诱发雪崩,甚至有发生岩崩的风险(1分);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灾区传染病暴发及流行的可能性高,所以大灾之后要防大疫(1分);强震对山体的岩土造成损伤,大大降低山体稳定性,产生大量的震裂山体,加上地震引发崩塌和滑坡产生的松散物源,为大规模泥石流活动提供了条件(1分);目前尼泊尔雨季即将到来,灾区面临着严峻的次生灾害风险(1分)

地震的前兆

1.生物异常

1)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2)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3)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2.地下水异常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3.气象异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三、地震的危害

它所造成的直接危害有:

①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

②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

③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

④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⑤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只有临危不乱才能安全逃生,以下八大震后认知误区一定要避免!

误区一:发生地震时马上往户外逃

地震到来的时候

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

赶快逃到空旷的地方去

在地震发生的短暂时间里,人在出入或离开建筑物时,有可能被砸伤。

在以楼房为主的都市里,地震时逃向户外就存在更大危险。因为屋顶的砖瓦、广告牌、玻璃墙等都有倒塌的危险。住在高层的人如果都同时往户外逃,容易发生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误区二:躲入大衣柜或其他大型家具里

很多人可能觉得

一些大块头的家具能给人安全感

地震的时候他们没准能是个庇护所

但真要到了地震的时候,一定要离它们远一点。地震时千万不能躲到大衣柜里或者其他柜子里。

大衣柜虽然结实,但是重心太高容易倾斜,而且人一旦到柜子里就会视野受阻,四肢受到束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

误区三:被压时大喊大叫

地震时如果身体被压

情绪上要尽量稳定下来

设法脱险

地震时如果被困无法逃脱,大家都知道通过呼救引起救援人员注意。但通常有很多人出于惊慌,在被困时声嘶力竭地哭泣,拼尽全身力气呼喊自己的亲人,要注意这样盲目地持续大喊大叫,会过多地消耗体力,导致肌体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昏厥或休克。为了保持体力,不要喊叫,可用敲击声发求救信号。

此时应抓住时机有效呼叫,尚可充分利用一些手边的坚硬物体进行敲击,或采用发光的亮片(如玻璃、镜子等),通过反射光引起救援人员注意,如有收音机可开大音响等多种求救方式,从而达到被救的目的。

误区四:趴在地上或躺着以节省体力

地震发生时

躺卧或趴着的姿势都是很危险的

因为这时身体的平面面积会加大,这样被废墟等物体击中的几率比站着时要大五倍,而且躺卧也不利于身体灵活活动。

所以地震时保持正确的姿势至关重要--最好的方式是:双手护头,曲身侧卧(保护脊椎)。

误区五:皮肤破损出血用泥土糊

民间有种说法

皮肤破损出血拿泥土糊上去可消炎止血

这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地震发生时会造成强烈的地表变化,泥土可能由此受到污染,并且泥土中含有一种厌氧菌——破伤风杆菌,所以用泥土外敷不仅起不到消毒止血的功效,还很容易导致破伤风,重者致命。

误区六:被困时加速呼吸

正常情况下

人体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在遇到地震等险情灾难降临时

人们处于惊慌失措或过度恐惧的状态时

呼吸容易急速,换气频率加快

但快而浅地呼吸容易使二氧化碳的呼出过多,而人体氧供不充分,引起呼吸碱中毒,使氧解离曲线左移,组织释放氧受阻,致机体缺氧更进一步恶化;由此而导致昏迷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故自救时应控制情绪、保持镇静,宜采用慢而缓的呼吸方式,避免上述情况。

误区七:乘坐电梯逃生

地震时利用房屋的支撑时间迅速下楼

跑到空旷的地方

绝对不能使用电梯

因为,地震会破坏电力系统使其瘫痪,楼会坍塌,倾斜,所以很可能会被困在电梯里,因缺氧致死。还会有坠落的危险!

如果是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要立刻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停下后迅速离开电梯。万一被关在电梯中,要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误区八:跳楼逃生

可能直接OVER~

“地震云”传闻由来已久

存在“地震云”的说法由来已久。去年四川省绵阳地区发生4级地震后,也有网友称前几日在当地看到了“地震云”。

早在我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天元玉历祥异赋》一书中就专门论述过“震兆云霞”,认为“地裂”之前会出现“天裂”,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地震云”,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对此信以为真。

而“地震云”概念在近代首次被提出则出自一位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他曾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有地震发生。于是他称这样的云为“地震云”。

随后几十年间,不少中日民间爱好者纷纷对其进行了观测和总结,认为“地震云”是地震在酝酿阶段向天空释放的云雾信号。其形态或成一条狭长的云带,人称“飞机云”;或成辐射状的“扇骨云”带;或一条一条平行排列的“肋骨状”云。

我们通常可以在清晨或傍晚时分看到这样的云出现,且呈现出各种颜色。

甚至还有人利用类似理论预报地震。杭州一名普通的退休工程师寿仲浩曾旅美12年自费研究地震预测,他靠看卫星云图上地震云带的位置地震进行预报做了十几年的地震预报,并自称成功地报出2003年12月伊朗办姆地震。有人说,他真正“读懂了云的语言”,去年他本人还出版了一本有关地震预测的新书《地震蒸汽模型与预报》,探讨了地震云的各种形态和外界环境对它的影响。

“地震云”不被主流科学界接受

尽管总是可以看到各种利用“地震云”预测的“成功案例”,但“地震云”却从未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它既不是气象学术名词也不是地质学学术名词。

在气象学家眼中,所谓形状各异的“地震云”并不罕见,那不过多是与高空气流活动有关,坊间经常流传的多为中高层的高积云或卷层云。

地质学家则摊手表示:地磁场的改变并非易事,电磁场影响云的分布也缺乏理论支持,倘若用云就能预测地震,那直接监测地磁场就可以完成了。

总而言之,在科学工作者们看来,“地震云”就是一个缺乏理论基础充满民间想象的“传说”,在科学的层层细究下就会脆弱得不堪一击。

但并没有阻挡“地震云”研究爱好者孜孜不倦地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行动。尤其是近年来东亚地区地震发生频繁,加剧了人们对灾害的恐惧,“地震云”假说也因此一直在中国、日本等地长盛不衰。

四、如何减小地震危害

1.必须做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居安思危。做好防震减灾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不要把城市建在地震带上,房子要建造的坚固些,别偷工减料,最好建成防震的;

2.进行地震灾害逃生演习或是普及逃生知识,让民众学会在危急关头如何正确逃生;

3.建筑设计方面:使用轻型、易拆装的材料建造建筑物,减少因房屋塌踏而造成人员伤亡的可能性。

五、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自救手册,关键时刻能救命!

A、假如你在卧室里

千万别钻床底下: 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开间小的地方。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躲开头上悬挂物: 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以防上面的悬挂物落下砸伤及电源线着火引发的次生灾害。

衣柜绝不允许进去: 唐山地震时,有人钻进衣柜躲藏,几天后救援队发现时,人是完好的,但最后憋死了。

把门打开: 躲藏地点离门近点,门最好打开,可以背靠在门框上,手抱头,待地震结束时准备随时转移,为逃生准备活路。

B、假如你在客厅里

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 现代人生活富裕了,宽敞明亮的新式客厅出现后,其功能也在变,成为日常会客、休闲的区域。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地震中,应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

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 中国人传统习惯是将逃生用具锁在柜子深处,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各个房间的人拿起就跑。

C、假如你在卫生间

此处最安全: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在卫生间,那么恭喜你,你的生存几率要大很多。地震时,尺度越小的房间越安全,尺度越大震动越大越容易倒塌。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

水源很重要: 守着水源是卫生间的一大优势,唐山地震,有人靠水维持了很长时间。

人莫扎堆: 都知道卫生间最安全,但地震发生时,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在卫生间,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几率。因为,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只是相对的安全,人员分散躲藏意味着总有人在外面以防万一,可以在震后即时展开救援。

D、假如你在高楼里

远离高层楼的窗户: 地震时,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现在的楼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砖起到的作用是隔风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时,常常是框架在,墙没了,如果人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

千万不能坐电梯: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一旦断电,上不来下不去就卡在里面出不来了。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往哪儿跑要看情况: 地震发生后,一定要往下跑吗?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住在高楼层的住户而言,往哪儿跑的原则应该是就近——离地面近就往地面跑,离楼顶近就往楼顶跑,总之,“见天见地”都能够和外界接触,相对更安全。

确认逃生通道还是过火通道: 逃生时,一定要走逃生通道。高楼本身就是拔火罐,现在的高楼在设计时,有的设计了专门的过火通道,是用于疏通火情的,千万要分清楚。

逃生绳使用分人群: 有的家庭备有逃生设备,比如速降绳,使用时一定要在一轮地震波结束后的平静期。提醒您的是,使用速降绳的人一定是经过训练的,速降过程中需要脚的借力支撑,否则跟跳楼没什么区别,只是多了根绳而已。

E、假如你在矮楼里

砖混楼更容易坍塌: 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材料砖砌体为脆性材料,抗震性能较差,框架结构稍胜之。地震发生后,住在砖混老楼里面的人应更主动地寻找机会,迅速撤离。

一定要按顺序逃离:2008年在汶川地震现场救援时发现,一些场所楼内的遇难者是在过道、楼梯或者屋门口附近。这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但是还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地震时,群体逃生时一定要按顺序逃离,前面的人为后面的人逃生留下时间。

低楼层也不能跳楼: 住在一、二层楼,也不要选择跳楼逃生,跳楼不仅会造成骨折,还会被高处坠落的重物砸伤。

F、假如你在平房里

室内坠物最危险: 住平房的居民,如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要尽量利用身边物品,如棉被、枕头等保护住头部。因为平房内空间狭窄,屋内东西多且放置多于高处,地震时很容易造成坠落伤害。

逃出谨防断电线: 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它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空地上。平房区电线零落,地震时火灾发生率特别高,尤其要防。

最大的危险是街道: 平房胡同内路面狭窄,四处皆是自建房,倒塌的房屋可能把路面覆盖住了,逃生之路并不顺畅,此时能不能逃出去,就看命大不大了。

最不可取的行为: 千万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财物。

G、假如你在学校里

课桌就是救命草: 正在学校上课时,如果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有序撤离远离楼转角: 震后要按照平时的逃生训练,在老师安排下有序向教室外面转移。撤离过程中,在楼梯转角处最容易发生踩踏事件,要有序通过。

操场最安全: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H、假如你在汽车里

千万别躲在车里: 汽车看起来很结实,但其实只是薄薄的一层,不堪一击。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此时应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然后立即下车抱头蹲在车边。

抓牢扶手,降低重心: 如果地震时你正坐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那么只好就地取材,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I、假如你在公共场所

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 能否逃离,一切取决于有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震后,公共场所一面漆黑,惊恐的嚎叫声四处而起。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躲在近处的大柱子旁边: 与其乱冲乱撞,不如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这些地方要远离: 远离玻璃橱窗、门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J、假如你在户外

就近选择开阔地: 立即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避开高大建筑物: 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 要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要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避开其它危险场所: 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等处,还要注意避开高压线和下水道。

要保护好头部: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K、假如你在海边

越高越好、越远越好: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听到海啸警报的话,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往高处跑,越高越好。如果海啸时你在船上,那么就随船往深海走,因为海啸是越边上越危险。总之,要么往高处,要么往远处。


最后送大家一份地震自救黄金12秒求生指南!快收藏!

【地震自救黄金12秒求生指南】

遇地震,莫惊慌,保镇静,少伤亡。

先颠簸,是近震,只摇晃,震必远。

是远震,不用管,若近震,莫等闲。

住楼房,别慌张,到小间,暂躲藏。

厨与厕,牢又坚,跨度小,较安全。

图文来自网络,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