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竞赛成增值项!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有什么不同?如何应对“强基计划”?

2020-01-15

关注

1月15日,教育部正式发布强基计划,决定2020年不再组织自主招生。很多家长开始慌了,高校取消自主招生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升学?孩子和家长该如何应对?

首先,小编要提醒竞赛生一定要特别关注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明确了对于竞赛生或许有一定的破格条件。


强基计划与自招有何不同

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五、是培养模式不同。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如何应对“强基计划”?

1、“强基计划”高考成绩占85%,那么竞赛还有必要继续学吗?

在强基计划里,学科竞赛不再是唯一的报名条件,基于“学科竞赛可能会影响高考成绩”这一顾虑,学科竞赛的作用被相对削弱。

其实,学科竞赛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是极少数人的游戏,新政导致竞赛学习降温,其实是对过往盲目学习竞赛行为的一种纠偏。竞赛学习,应该回归到“学科特长”的本质,建议是:

对于这部分某一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无论政策怎么变,名校选拔他们的需求不会变。因此,对于那些少数具有学科天赋的孩子,大可不必过分担忧,应坚持自己的初心,回归到学科竞赛的本质。

其次,那些因为升学、加分等功利性目的,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不顾自身是否具备潜质,而盲目跟风甚至孤注一掷的学生,确实应该冷静思考这个问题了,这条道路真的适合自己吗?再次强调一遍:学科竞赛永远都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而不是大多数人的敲门砖。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请接着看。

2、85%只是入场券,15%才决定命运。
“强基计划”采取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并且高考成绩权重原则上不低于85%,校测占15%。

表面上看,“强基计划”中,高考占据了85%的权重,但折合成百分制后,它们的分数级差却被进一步缩减,特别是对于名校而言。

举个简单的例子,去竞争北大680分和660分的两个同学。传统高考模式下,660分比680分低20分,可能相差了数千个排名;但在新模式折合成百分制后,仅仅是74.8分和77.1分的区别。

计算过程:

(680×80)÷750=77.1

(660×80)÷750=74.8

所以,高考成绩只是入场券,根本不会拉开太大差距。

在而校考环节的15%,都是顶尖高手之间的较量!高手过招,招招致命。

我们以清北近几年的综评校考理科为例,头部考生与尾部考生笔试成绩差值在几十分上下,甚至不少同学挂0,最终经过“二八模式”换算后,总成绩差值也会在十几分左右。学霸的荣耀,很可能在清北的一场校考中被击得粉碎!

这也说明,相较“比谁更会考试”的高考来说,综合评价模式会将高考和校考二者兼顾、平衡,这样也就更加符合高校人才选拔需求。

目前,高考试题难易梯度小、区分度较差,已经成为困扰教育部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根据2019年6月份《国务院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22年将全面取消高考大纲,取而代之将会以新课标和高校选才要求为依据。

也就是说,到那时顶尖高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选才需求,在校考环节通过大量的竞赛知识和“超纲”知识来增加选才区分度;这也意味着,清北等名校考察形式越来越灵活多元,课外知识的广度和创新性思维,远比只会考高分重要。

因此,对于目标为清北复交等顶尖高校的学生,竞赛从一个必须选项变成了一个增值选项!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