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减轻学生“第三种负担”

2021-04-25

关注

减轻学生“第三种负担”

王营

《人民教育》杂志曾发表过一篇《减负:教育到底能做什么》的文章,介绍了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课堂“减负”的经验,提出了减轻学生“第三种负担”的新命题。

何为“第三种负担”?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蒋莉认为,提起减负,大家往往就会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因学习时间过长导致的生理负担过重。二是因各种压力导致的心理负担过重。然而,这两种负担的产生与“第三种负担”有关。第三种负担,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产生的负担,进一步说,是由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如同人体消化不良,可能由于吃得过量,可能由于情绪障碍,还可能是进食方式不当造成。这种学习负担,既有别于客观的认知量负荷,也不同于主观的心理负担。

浙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授刘力认为:“在心理学中,存在对第一事物的‘印象’现象。人类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有着极强的记忆力。如果学生能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轻松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那就很容易一步到位,印象深刻,否则就会带给学生本来不该有课外负担。”

这一思想引发了上城区一场课堂教学的革命。他们关注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精神状态,把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打开学习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他们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元素,能把极其严肃、抽象的数学课,上得跟“玩”一样。为了减轻学生课堂上的“认知”负担,他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要有结构化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要求一节课要有节奏感,减少非教学时间,强化师生沟通,读懂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提高作业质量等。

在上城人眼里,课堂“减负”,本质是回到教与学的原状。课业负担之所以“过重”,就是因为教育被异化而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学习规律被践踏,从而滋生了种种后遗症。教育是有能力在课堂教学上回归科学规律之路的,因为这条路的结果,与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是一致的,和理想教育的方向是完全吻合的。

客观地说,上城区抓“减负”抓到了点子上,不像有的地方,“减负”口号喊得惊天动地,学生负担依旧苦不堪言。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减少了学生的在校时间,控制了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就达到了“减负”的目的,其实这些都是负担的外在表现,负担更多的来自于学生的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数字。

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连续学上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这能算重负担吗?所以,学生深层次的负担来源于“认知”的轻重程度,学生如能在课堂上学得轻松、高效、有趣,当堂完成学习任务,哪些外在的负担也自然就减轻了。

减轻学生“第三种负担”,与我县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课前抓预习、课中抓达标、课后抓作业”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课前抓预习,就是要解决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高的问题;课堂抓达标,就是要解决学生课堂“认知”负担过重、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通过当堂限时作业,实施有效的“堂堂清”策略,减轻学生课下学习负担;课后抓作业,就是要解决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巩固不到位,学生对作业无兴趣、无动力的问题,通过布置适量的巩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外智慧性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