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医院办图书馆,既治“身病”又治“心病”

2021-04-29

关注


医院办图书馆,既治“身病”又治“心病”

王营


据报道,国内首家设在医院内的24小时图书馆确定落户北京东区儿童医院,最快将于年底开放。东区儿童医院图书馆将成为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服务联网馆,总藏书量约2000册,主要为经典儿童读物和亲子类读物。这一创新举动引得不少网友点赞。

传统观念认为,医院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图书馆是用来阅读的,两者似乎很难联系在一起。但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医院和图书馆之所之能联系在一起,其中有一个关键联接点——病,医院是治疗人的“身病”,读书则是治疗人的“心病”,使人精神愉悦,而精神愉悦又有利于“身病”的治疗。

此时,我想起一个哲学家在回答阅读相关的提问时所说的话。有人问他:“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选择干什么?”他说,“阅读。”又有人问他:“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他说,“阅读。”再有人问他:“如果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他还是说,“阅读。”阅读对哲学家如此重要,我想不仅仅是兴趣使然。


现代医学已证明,人体疾病都与个人情绪有一定关联,尤其是负面情绪,如果身处其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黄帝内经》上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说法,说明各种不良情绪会导致身体器官不同程度的伤害。研究表明,“癌症”与长时间的怨恨有关,常受批评的人容易得关节炎……据统计,目前与情绪相关的疾病已达到200多种,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坏情绪有关。

因此,人一旦生病,除了吃药、打针、住院外,采用各种方法缓解病人的情绪,使其减轻压力,精神愉快,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而读书就是缓解情绪的有效方式。阅读不但能使人心情平静,舒缓病人因疾病面产生的负面情绪,而且通过一些催人奋进书目的阅读,能集聚正能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况且,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患者和家属可以通过阅读打发等待过程中的无聊,及时给自己的精神充电,从而帮助患者及其家庭走出病患的阴霾。

在儿童医院设置图书馆,尤其必要。低龄儿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不成熟,对“生病”的理解跟成年人存在很大差异,有时候他们会觉得生病住院好玩,更多时候是对病痛和治疗的恐惧。在医院里设置这样一个图书馆,营造了一个更接近于患儿日常生活体验的治疗环境,为亲子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医院“冷冰冰”的氛围,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及早康复。

从国际范围内看,在医疗机构内为患者或家属设置图书馆并不稀罕。例如,美国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就设置有超过3000本书籍、手册、录像带以及其他资料。一些国家的医生在向患者开出药方的同时,还会向一些患者推荐阅读书目。医院与图书的结合,既能治疗患者的“身病”,又能治疗“心病”,从而实现了传统意义上“治病”的功能。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