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教育科研的重心要下移

2021-05-07

关注

教育科研的重心要下移

王营

参加市“创新教育实验研究工作调度会”,我感触最深的是教育科研要真正发挥先导作用,必须实现重心下移。具体体会有四:

一是教育科研要面向课堂教学。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改革大都是教研部门牵头,研究的内容也大多是课堂教学的微观问题,这样的研究虽然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最终往往由于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思想做统领,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研究也往往流于表面化、肤浅化,不能最终解决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与此相反的是,教育科研部门则往往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宏观教育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很少涉及课堂教学的微观操作层面,这就导致了教研、科研“两张皮”现象的发生。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抓住了课堂教学,也就抓住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许多名校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办学经验,大都是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比如江苏的洋思中学、山东的杜郎口中学,他们都是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事实上,在学校层面,教研和科研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虽然有些学校分设了教导处和教科室,但它们的职能往往是相互交叉的,因为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在科学探索的基础上,运用已经取得的成果,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科研面向课堂教学,就是要求以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师系统的思考与实践,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策略,也即引导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教育科研不是为学校装点门面的幌子,也不是个人追名逐利的敲门砖,而是促进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得实实在在的一门科学。

二是转变职能,使科研更好地为基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以往,教育科研人员往往都是坐在教育局的办公室里,查查资料,写写论文,以发表文章的多少来衡量其研究水平。这样的研究大多是浮在水面、空对空的研究,对基层学校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科研人员的职能定位应是“为基层服务”,要有自己的定点学校,有自己的课题,同时“要注意发现典型、培植典型,梳理有研究价值的‘草根’课题”。这一提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教研、科研“两张皮”的问题,而且对于端正科研人员的研究态度,提高其研究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三是善于总结梳理,变“行政推动”为“行动自觉”。许多教育研究往往是靠行政手段来推动的,比如前些年搞的目标教学,这几年的创新教育等课题,几乎都是教育行政部门下达文件,学校和教师按照上级要求开展研究,这样做的好处是上下要求同步,步调一致,能够产生区域效应。但是,教育科研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既然称得上是研究,就需要研究者倾注巨大的热情、精力,同时研究还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更需要研究者具有持久的坚持力和创造的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研究一般不需要外部推动,有时候过分的外界干预,反而会影响研究者创造活力的发挥。

事实上,许多成功的研究都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现实困惑,苦苦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行动自觉”。比如杜郎口经验,最初只是为了让学校走出面临的师资水平低、教学质量下滑、生源不景气的困境,而采取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后来经过学校管理者和研究人员的总结、梳理、升华,才形成现在一套定型的经验。这其中既没有行政推动,也没有施加外部压力,有的只是学校管理者不安于现状的探索精神和改革勇气。由此可见,不论是一名教师还是校长,在工作中要树立探索的意识和总结、反思的习惯,长期坚持,一定会形成一套富有个性特点的工作策略,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四是切实研究当前教育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问题。当前,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的问题,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课堂教学创新的问题,道德教育问题,教师和学生评价问题等等,教育科研只有聚焦到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上,研究的成果才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但是面对这些问题,教育科研不能停留在做假、大、空的表面文章上,而是要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抓住某一个细节做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如有的学校在开展新道德教育时,提出了“从道德走向学科,从学科走向能力”的口号,扎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