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2021-05-08

关注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王营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的规定,是否适用于私立小学?

对于这一问题,教育部回复:《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的“幼小”包括民办小学和幼儿园。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强调“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这些要求适用于公办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本来,“划片招生、公民同招”是一项促进教育公平、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的利好政策,应当赢得社会和家长的支持。然而,自这项政策发布以来,对家长而言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愁者,担心政策落实后,自己的孩子不能再通过择校进入质量较好的民办学校;喜者,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表现不突出,实行这一政策后,不用择校也有进入优质民办学校的机会。“愁”也罢,“喜”也罢,说到底,还是源自部分家长对政策调整的不适应和对孩子前途命运的担忧。

家长为何要舍弃片区内符合条件的公办学校,转而去选择学费不菲的民办学校?我想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买不起昂贵的优质公立学校的学区房,二是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就读教育质量一般的公立学校,三是认同优质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正是这三方面的原因,家长们才有了民办学校是否执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疑问。

不可否认,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用以支持和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比如,在一些地区,允许民办学校可以提前招生,可以选择生源,甚至可以跨区招生;部分民办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可以不听教育部门的“行政指令”,可以对学生进行超前教育、拔苗助长,瞄准考试反复刷题,从而为学样赢得了高质量和好声誉。

面对民办学校的这些“优惠”政策,部分公立校也打着“名校办民校”的旗号,玩起了“暗度陈仓”的游戏,利用筹措资金或者学校声望等资源设立民办分校,背地里也想在火爆的市场上分一杯羹。比如,有的优质高中公立学校办民办初中校,优质初中校举办民办小学,优质小学举办民办幼儿园,招生之初异常火爆。然而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这是一条吸引家长通过民办跨向高一级优质学校的暗中通道。

从本质上讲,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普惠性教育,而非培优教育,更不是掐尖教育。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掐尖招生和所谓的“灵活机制”,不但破坏了区域教育生态,挑战了教育公平,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导致家长焦虑重重,成了加快教育的“剧场效应”和“内卷化”的有力推手。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民办学校这些“优惠”政策的弊端,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这就意味着,民办学校也要与公办学校一样,实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政策,其目的就是中止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提前不同步招生的“掐尖”行为,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为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提供政策保障。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一项优化区域教育生态、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需要强调的是,实行“划片招生、公民同招”政策,并非要遏制民办学校的发展,也并非否定民办学校已经取得的办学成绩。这一政策实施后,部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可能会失去原来的招生“红利”,失去生源优势,短期内教学质量可能会下滑。然而,对民办学校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学校要另辟蹊径,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在内部管理、教师培养上苦下功夫,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家长和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需求,重新赢得社会声誉。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