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当“囿于厨房与爱”的妈妈,决定选择爽剧的活法……

2021-05-10

关注


作者|夕暖


“50岁,月经从身体中消失,记忆的衰退和皱纹一起加速闯进生命,我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了。年龄、婚姻、金钱、家庭,都没能阻碍我——此时此刻,就要出门去。”


去年,一场自驾“出逃”,56岁的苏敏彻底火了。


漫长的34年婚姻里,温暖与爱是她渴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不自由”和“不自在”占据绝大部分的时光。



忍不下去时,她也曾幻想过离婚,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房子是丈夫名下的,离开了这里她又能去哪里呢,只能继续忍气吞声;


后来女儿长大了,又怕离婚影响女儿找婆家,只好再忍;


等到女儿结婚了,又怕女儿会被婆家指指点点;



妻子、母亲、外祖母这些层层叠叠的身份和背后的责任,把苏敏牢牢钉在忍耐和奉献的位置上。


她对真实的生活感到失望,却无法完全死心。


直到“履行完全部母职之后”,那些无处寄托的情爱,那些日渐显露的自我意识,那些被冷落、轻视后的愤慨,令她愈加不甘。最后,成全了这一次“出走”。


她的声音也终于被听见了,但她的困境会有所改变吗?


苏敏没有答案。


某种意义上,这不仅是苏敏的困境,也是中国许多女性的缩影。


她们常年被嵌在某些身份中、承担着所谓的母性天职:很辛苦,很孤单,很压抑,被困其中,挪不动一步。


正如苏敏在《纽约时报》所说的,“以前,我以为我是世界上唯一不快乐的人,分享了视频后才意识到,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样。”


苏敏的走红,就是切中这群女性情绪之后的必然。


对于她们来说,“苏敏的出逃”这件事是一种觉醒,更是一种希望,让妈妈们能“理直气壮”地做回自己。


到底是谁困住了她们?


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男性对婚姻满意度高于女性。


明明是同一天为人妻、为人夫,同一时间为人父母,为什么丈夫独自幸福,而妻子却对婚姻不满意呢?


结了婚、生过孩子的妈妈们应该都有体会过:从结婚到产子,最大的痛苦其实不是分娩的十级阵痛,而是产后面临的自我身份认同缺失。


生育首先打乱的是女人原来的生活节奏,很多职场妈妈都要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国外有一位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职场妈妈一天的变化。


早上七点钟,拍下的第一张照片里,妈妈妆容精致,元气满满。


陌生人对她年龄的猜测是27岁。


然后她开始做早餐、送孩子上学,马不停蹄赶着上班、开会,和客户扯皮。


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可她依旧无法休息,又得快马加鞭冲到超市,买菜、做饭、洗碗、洗衣服、给孩子讲故事、洗澡、哄孩子睡觉……


忙完全部,已是深夜。这时摄影师又拍了第二张照片。


陌生人说,她看起来像40岁的人。


有了孩子以后,男人还可以做自己,约上兄弟去打球、去聚餐;


而女人却因为妈妈这个甜蜜又可怕的称呼绑住了脚步。


她们不仅要顶住自己工作上的半边天,还要顶住家里的整片天。


甚至为了所谓的平衡,她们不得不挤压作为自我的那部分,放弃社交朋友圈,放弃个人兴趣,放弃事业晋升的机会。


可即使如此拼尽一切,却还是有很多人在指责她们。


就像电视剧《末生》中的一句台词:“职场妈妈一直都是罪人,在公司是罪人,在老人和孩子面前更加不用说了。”


长辈指责你没尽到妻子本分,没尽到妈妈职责;


丈夫指责你不顾家;


孩子和爷爷奶奶亲,觉得妈妈不爱自己。


而全职妈妈呢?她们的委屈更是无处诉说。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全职妈妈就是“闲在家里,带带孩子”,哪怕她们一天12小时连轴转,承包了所有的家务事,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



社会学家莎伦·海斯提出一个概念,叫密集母职。


它要求母亲以孩子为中心,强调母亲的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刺激着母亲在培养孩子上尽可能多地、无上限地付出精力,这使母亲在育儿过程中容易产生愧疚感和焦虑感。


于是,孕期的女性,会为将来是否能达到“好妈妈”的标准而焦虑不堪。新手妈妈在照料新生儿时,再疲累也不敢退下前线;无法正确判断婴儿的需求时,更会陷入自觉失败的无限失落。


阿德里安. 瑞奇 在《女人所生》一书中说:一个母亲必须完全放弃自己的目标,才能给小孩“无条件的”爱和注意力,才能合乎社会对好母亲的期待。 


社会与家庭对女性的种种期待,甚至是无意识的自我约束,这些束缚最终都变成了织在女性身上的茧,同她们一起成长,久而久之就成了她们难以摆脱的一部分。


只是,当女性的角色几乎压缩到和母亲角色等同之时,女性个体的价值就被消解。


被母职消解的社会价值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新手妈妈的留言:


“生完孩子,我就和老公分房睡,感受不到爱。婆婆和其他人都只关心孩子,我什么都不是。时间都被孩子挤占,每天除了喂奶,就是喝下奶汤。


我的价值只剩下乳房,唯独没有了自己。”


在社会的普世价值观里,一个女人无论事业多么有成,个人多么优秀,她的价值似乎永远只能依附在老公、孩子身上;连自己的感受也只能让步于丈夫、孩子的需求。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永远是以家庭为重。


然而妈妈的喜好呢,妈妈的梦想呢?


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2》里,胡可常因为工作奔波,不能一直陪着孩子。


老公沙溢非但不理解,还有意无意地抱怨:“你要自己权衡一下。”、“甩开儿子去工作太残忍。”


胡可听完,忍不住流流泪,她说:


“表演是一件我很喜欢的事情,我觉得我很热爱的事情,我真的不认为一个放弃自己的妈妈,是个好妈妈。我也希望我的孩子看到的是一个在工作上很努力,有社会价值的妈妈。”



当育儿成为一个女性生活的全部,当女性退出社会舞台,选择离群索居于家庭为中心的狭小单位,过去对事业的追求,个人兴趣的培养,更容易逐渐转化为对孩子的过分关注。


孩子的功成与否,成了妈妈存在的唯一价值。


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在《成为母亲》一书中写道:


“做母亲时,女性放弃了自己的社会价值,以换取一系列私人意义。而个人的重要性,如同暴跌的股票,最终跌停。”


为了在“老婆”、“妈妈”的头衔上冠上一个“好”字,很多女性会主动牺牲自己的事业、时间和社交,选择去照顾家庭和孩子。


可时间一久,当脱离了家和孩子时,突然发现真的除了照顾孩子,自己什么都不会,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更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女性可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


19世纪,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写下这样一幕:


主人公娜拉的丈夫提醒她:“首先你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


而娜拉以一句“现在我只相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要学做一个人” 作为回应。


作为女性,我们可以把作为一个人的自我实现,放在妻子、母亲的身份之前。


放下“母职”的执念,接纳当下的自己


无论是选择当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首先要放下“完美妈妈”的执念,做个“刚刚好的妈妈”。


在孩子出生的头三年,妈妈能充分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当孩子越长越大,妈妈能学会适当放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不需要一个超人妈妈,他们更渴望的是一个真实有爱的妈妈。


所以,不必拿“母职”过于苛责自己;也不必把孩子当成生活的全部,试着放下孩子,也试着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不放弃自我成长


在抖音上获赞40万的家庭主妇“佩妮妈妈”,每天5点起床,11点睡觉,就为了在娃睡觉的时候,她能有4个小时时间可以专心学习。


在做家庭主妇的6年里,她考了3个证书,赚了15万,成长速度虽比不上职场女性,但正因为她从未与社会真正脱节过。


所以,孩子上小学后,她很快就找到了适合的工作,重返职场。


做家庭主妇只是暂时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竞争力和活力。用主动成长的确定性,去应对生活中的所有不确定性。


充分利用爸爸的角色


除了生孩子和母乳喂养是男人做不到的,其他他们全部都能做到,照顾孩子并不只是妈妈的责任。


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同样很大,妈妈应该和爸爸以平等的关系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爸爸在孩子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却很重要的作用。


高质量陪伴,胜过朝夕相处


陪伴的意义,在于看得见孩子,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去看孩子内心真正的情感需求。


设置亲子游乐时间,每天固定抽出1-2小时的时间,关掉手机、电视、电脑,专心陪伴孩子玩耍,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在三八妇女节时,57岁的苏敏拍摄的一段视频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我们完成妻子、母亲这些所有的角色任务以后,其实我们是有那么一段时间为自己而活,我们并不是一直生活在忙碌中,一直生活在不自由当中。只要你勇敢地去追求自我,去追求自由,你一样能找到你的自由与幸福。”



女人的一生不应该只是囿于家庭和孩子之间,更应该勇敢地去追逐自己想要的。


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妻子、母亲的职责。


虽然出走的苏敏,最终可能还是会回归到家庭,但并不代表她屈服于现实。在她“出走”的这些日子,她已经触摸到不一样的世界,丰富了人生阅历,也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