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让孩子参与课外补习,不如抓一抓孩子“学习力”培养

2021-05-19

关注

让孩子参与课外补习,不如抓一抓孩子“学习力”培养

王营

从今年全国两会到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学生的课外补习、睡眠不足、手机依赖、阅读等社会热点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涉及了学生手机依赖、课外补习、睡眠不足等多个教育“新痛点”。

补习时间越长,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是否更有益?《报告》显示,在小学,有22.2%的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小时以上的校外补课,而在初中学段,这一比例上升至32.8%,甚至在部分区县,每周校外补课6个小时以上学生的比例超过35%。刘坚带领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参与校外补课反而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每周参与校外补课时间越长,他们的学业成绩出现了不增反降的现象。

笔者也曾对参与课外补习的学生进行过一番调查,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大多都没有上过课外补习班。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就把知识学会了,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成绩就能遥遥领先,所以这类学生不需要上补习班。每年媒体采访高考状元和学霸时,他们都说自己没有上过补习班。若上了补习班的话,他们也不会成为状元和学霸。

需要上补习班的,大概是下两类学生:一类是学习成绩差的。有些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学习成绩差,可能在知识上有欠账,所以花钱让孩子上补习班。也有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补习班,是因为休息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花钱让补习班给孩子充当“保姆”。这类孩子本身习惯差、基础差,所以上补习班基本没什么用。

另一类孩子是学习中等的。这类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在某一学科上有知识欠账,如果能补上这个欠账,就能成为优秀学生。家长正是本着这样的目的,给孩子报了补习班。可惜的是,由于补习班上的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和家长的真实需求,再加上补习班上的学生良莠不齐,管理不善,反倒让他们在补习班上学了一些坏毛病,所以这类学生可能越补差。也正因为此,课外补习长期为社会所诟病,许多人得出结论是:好学生不需要补,差学生补了没用,中等生越补越差。

为何补习时间越长,无论对哪一类学生而言,对提高成绩反而无益?刘坚解释,作业时间与学业表现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当学生投入过多的时间做作业时,其学业进步的程度反而降低了。也就是说,孩子的学业成绩与学习时间长短并不成正比例。

课外补习拉长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增加了孩子学习负担,降低了孩子学习兴趣,这是导致一些孩子越补越差的主要原因。对此,英国著名教育家和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告诫我们:从单纯获得知识方面看,心智和身体一样,超过一定速度就不能够吸收。而如果供给它的知识过多过快,这些知识不能在心智中组合到一块,它在应付完考试后就溜掉了(甚至还可能应付不了考试)。从心理方面看,这个方法使人对书本、知识产生厌倦,这种厌倦总是和紧张、痛苦的活动相联系,连孩子最宝贵的自我教育的兴趣也会被破坏掉。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学习成绩差的问题,让孩子过度参与课外补习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笔者认为,家长和教师应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抓起,引导孩子乐学、善学、会学,或可有效促进孩子成绩的转化。

何为“学习力”?国际上关于学习力有多种定义,在诸多定义中,学习力的“三要素”说言简意赅,容易理解。按照学习力的“三要素”定义,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

一是转变孩子的精神状态,增强学习动力。学习动力包括外动力和内动力,是学习力的关键要素。有关研究表明,外动力愈强,内动力愈弱,反之亦然。强迫孩子参与课外补习,只是家长人为地为孩子施加了学习的外动力,孩子如果没有学习内动力,无论家长花多少钱,收效都不大。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挖掘,引导孩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毅力。学习毅力与自信、专注、果断、自制和抗挫力等要素密切相关。学习毅力取决于孩子的自制力,提升孩子自制力,抓好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是增加孩子学习自信心,取得良好学业成就的关键。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着眼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孩子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提前预习新课的习惯,课后总结反思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三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基础要素,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而思维力则是学习力的关键要素。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必须把思维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思维力是人借助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在思想上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思维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都直接或间接与学习动力、学习毅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学习能力这个基础要素密切相关。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非常之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孩子入学以前,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忽视了孩子学习能力尤其是思维力能力的培养。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不愿意在学习上动脑筋。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遇事多想一想的习惯,提升孩子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以知识学习为载体,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四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提升综合学习力。阅读是理解,也是运用,是锻炼和提升孩子学习力的有效方式。一些孩子之所以进入中学后成绩不理想,小学阶段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是其中原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不会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