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语文教材又出错?家长质疑“蚂蚁搬家”不科学,你怎么看?

2021-05-24

关注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01
近日,有发微博称,在现行的语文课本中发现了一处错误的知识:
“今天看孩子语文课本,发现有一处错误的知识——蚂蚁搬家跟下雨没关系,可能是种群扩大等原因,蚂蚁并没有测算雨下多大或淹到哪里的能力,如果蚂蚁有这个智商,那应该直接就把窝选在雨水淹不到的地方。”
引发家长质疑的文字是这样的: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02
笔者不是气象学家,也不懂得相关知识,不知道蚂蚁搬家到底能不能预测下雨。
不过我知道,语文课不是科学课,语文课本不是科学课本,对内容的要求应该有所区别。
语文,顾名思义,是语言和文字。
语文课本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语言和文字,而并非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由于语言和文字乃至文学的特殊性,使得语文课本中的内容难免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这时候,只需要教师在授课时给予适当的讲解就可以。

03
比如学李白的诗“白发三千丈”。
可能有学生问:“头发怎么可能有三千丈长?不科学啊!”
老师可能会告诉学生,有一种修辞,叫做夸张。
比如教课文《小马过河》。
可能有学生问:“小马、老牛、松鼠都是动物,怎么会说话呢,就算会说,也是各有各的语言,不可能互相间能听懂啊?”
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有一文学体裁,叫寓言,用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同样,对于“蚂蚁搬家”的问题,老师也可以告诉学生,汉语中有一种语言形式叫“谚语”,多数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
也许准确性并不那么高,但我们的祖先,也用它们来指导生产和生活。
当然,老师也可以扩展一下,说一下现代气象预报的知识,准确率越来越高的背后,是科技的不断进步,以此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献身科学。
我们的教育,本来不应该就是这个样子么?
04
以自然科学的标准去衡量语文课本的内容,有时候不一定恰当。
比如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有特别大的“科学”瑕疵。
《水浒传》的作者,就是一个纯粹的地理盲,因为里面有大量的地理知识错误。
比如史进去延安府找师父,不应该途经渭州碰到鲁智深;鲁智深从五台山到东京(开封),也不用绕道山东过桃花山,烧瓦官寺;戴宗去东京送信,也不该舍近求远过梁山泊。
至于林冲雪夜上梁山,天上下着那么大的雪,气温肯定是零下好多度,结果水泊梁山居然没有冻冰,还得坐船过去。
当然,《红楼梦》里有好多治病的药方,能不能治病,并没有人追究。
好像武侠小说也是进了课本的,但我们不用纠结大侠们的功夫不符合牛顿定律。
小说当然也是严谨一点好,但不严谨也算不得大毛病,如果你把文学作品当成科普读物看,那不怪文学作品。

05
记得曾有学生对“鹬蚌相争”这一寓言故事提出质疑说:
“蚌的肉被鸟的嘴夹住了,蚌又用壳把鸟的嘴反夹住了,那么,他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
出版社的回复是,肯定孩子质疑的精神,但暂时不会更改教材。
也是,出版社总不能把《战国策》给改了吧!
其实对“蚂蚁搬家”的质疑,也应该如此处理。
个人觉得,语文课本中如果出现语言和文字方面的专业性错误,比如读音标错了,字写错了,这是原则性问题,一定要改。
而对于一些所谓的“科学性错误”,历史上形成的语言或文学作品中的内容不符合当下的科学标准,保持原汁原味就好,不必吹毛求疵。
您觉得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