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建立教研员合理流动制度,需科学考核其工作业绩

2021-06-02

关注

建立教研员合理流动制度,需科学考核其工作业绩

王营(特约评论员)2021-05-31 17:56

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专职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制度,教研员在岗工作满5年后,原则上要到中小学校从事1学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不履行教研职责、违背教研员职业道德、不适宜继续从事教研工作的教研员,应及时调整出教研队伍。”

在广大基层教师的心目中,教研员是令人羡慕的职业——既有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的威风,又是学科教学领域的专家,一旦被选进县级以上教研部门,几乎都可以工作到退休。

据笔者日常观察,县(区)教研员大多来自于一线优秀教师。这些优秀教师成为教研员后,虽然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常常出现“研究”和“课堂”“两张皮”现象。一些教研员讲起理论来旁征博引、头头是道,一旦走上讲台,却捉襟见肘、本领恐慌,课上得一塌糊涂。作为基层教研员,失去了课堂,就相当于失去了半壁江山,也失去了教学研究的源头活水。

从这一角度讲,让教研员定期到学校兼课,建立教研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理流动的动态管理机制,实行教研员岗位责任制,有利于激发教研队伍的活力,提高教研员的素质,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当前,摆在基层教育部门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让教研员流动起来?让哪些教研员流动?若随意把优秀教研员调走,想用谁就用谁,不仅违背这一政策的初衷,也会导致矛盾激化,不利于教研员队伍的稳定和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行教研员合理流动制度,前提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研员考核评价办法,以业绩论英雄,凭贡献定去留。考核教研员,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看政治表现。教研员首先要做到政治素质过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热爱教科研工作,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机关工作制度,廉洁奉公。此项表现可由民主评议考核。

其次,要看业务能力。教研员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践行和发展素质教育;要认真学习本学科业务知识,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掌握学科最新教育教学动态;要积极参与各级教改实验课题研究,并取得有推广意义的研究成果;要认真总结和反思本地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定期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此项能力可由基层学校教师评议,并根据教研成果质量量化积分。

再次,要看工作实绩。此项能力由基层学校评价,部分项目可量化积分。

一要围绕课堂教学抓教研。教研员要定期深入学校开展听、评课活动,并亲自上观摩课,或组织骨干教师上研讨课,推广优秀课堂教学研究成果,指导学校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研员要定期到学校兼课,教学质量不低于同学科任课教师。

二要抓好学科骨干教师培养。教研员是教师的老师,要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通过开展优质课评比、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发现和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要通过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外出学习、信息交流、资源开发、教材培训、专题研讨、网络教研等途径,为基层教师提供优质的教研服务。

三要做好区域学科教学管理工作。教研员要通过每年一次的教学视导,指导学校制订学科教学计划,规范教师的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工作,指导学校开展课程建设,抓好教学质量评价,定期召开学科教学质量分析会,扎实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区域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应成为量化评价教研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