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洗脚”不如“洗心”,“孝心教育”应直指学生的心灵

2021-06-10

关注

“洗脚”不如“洗心”,“孝心教育”应直指学生的心灵

王营

据说,5月份母亲节到来之际,许多学校举行了一系列感恩母亲的活动。本地一所小学要求100名学生在校园里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迎接母亲节的到来;一所初中,在操场上举行一场特别的青年礼,让初二集体同学跪在操场上,从父母手里接过了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

为母亲洗脚也好,跪父母、接家书也好,这些都无可厚非,学校无非是想借着“母亲节”这个由头,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学校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这种轰轰烈烈的组织形式却总让人看上去有点不舒服,给人以炒作之嫌。难道学生的孝心、感恩心仅仅靠一两次活动就能培养起来?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必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吗?

子女对父母的孝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行动中,更体现在内心和精神上。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孝和敬是紧密相联的,对父母的孝,有人认为只要能赡养他们,让他们有吃有喝就行了,这只是做了一半,因为人也同样能饲养犬马,如果对父母不是发自内心的尊敬,这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句话虽然是针对成年人说的,我们同样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给母亲洗脚是孝的一种形式,给父母下跪也是孝的一种形式,如果这样一种形式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仅仅是为了完成母亲节的一次任务,回到家里后学生照常当自己的小皇帝、小公主,对父母呼之即来、喝之即去,教育效果又从何谈起呢?

事实上,许多父母并不在乎子女给了多少钱,也不在乎子女是否给自己洗脚,他们只在乎子女是否能给予自己心灵上的慰藉。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养老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到那个时候,老人的吃穿用度全部由社会承担,子女的孝心就应该体现在对父母的关心和体谅上。记得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大年三十晚上给自已的子女打电话,希望他们回家过年,有的说忙,不能回家;有的说加班,脱不开身;其实他们可能什么事也没有做。面对冷冷清清的家,老人陷入深深的孤独和绝望之中。

由此可见,学校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重要的是要有实质性的内容,洗脚不如洗心,跪父母不如有行动。当然,必要的形式还是要有的,但形式绝不能冲淡内容,学校要通过开展系列性的教育体验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父母不仅给了自己生命,还靠他们的辛勤劳动养育了自己,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仅要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要理解父母的艰辛,替父母分忧解愁。做为学生,当务之急是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努力实现父母的愿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