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自主学习”不是不要课堂学习效率

2021-07-01

关注

“自主学习”不是不要课堂学习效率

王营

开学以来,听了几节公开课。有的课看上去热热闹闹,有小组合作学习、有讨论,学生在课堂上显得很自由、很放松,个性得到了张扬,但一节课下来仔细一回味:整堂课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应当学会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教师和学生心中都没数,课上完了,师生都感到心里空落落的。难道这样的课堂就“自主学习”的课堂?“自主学习”是不是让学生自由学习,不要课堂学习效率?

由此,我想到这样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一位心理学家把一些身体状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第一组:20天,每天练习投篮,天天记录,对每天的练习不提任何要求,顺其自然。第二组:时间同上,只要求学生每天花20分钟的时间想象投篮,投篮不中时,要求在想象中对此做出相应的纠正。第三组:只记录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其余时间不再作任何练习和要求。结果第一组进球率增加24%,第二组进球率增加26%,第三组无改变(没有进展)。

为什么第一组进球率低于第二组,而第三组无丝毫长进呢?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第三组采用的是一种“放任自流式”的训练方式;第一组好在能够“天天记录”,学生能根据记录的数据,知道自己每天的进步情况,但是“对每天的练习不提任何要求”,这其实也是一种“放羊式”的训练,因此效果也不理想。只有第二组,既提出了明确的训练要求,也注重了训练过程中的反思、反馈和矫正,因而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成绩。

这一实验和我们当前倡导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何其相似?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可否认,这一理念的践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是“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更不是不要课堂教学效率。

自主学习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要求、有信息反馈、有反思的主动学习,而不是放任自流式的学习。国际领域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有一个相对明晰的结论。从教师角度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考虑三个条件:一是帮助学生在知识习得与会用中取得平衡,这就相当于骑一辆自行车时需左右脑合用,两者不可偏废。二是要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动机,即找到驱动学生学习的“引擎”,否则无法实现学习的可持续性,也无法形成真实的学力。三是关注真实的质量。课堂评价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旨在从评价中发现问题,因问题而教。这三个条件都强调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论中,有一个核心问题之争,即教学过程中到底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两派各执一词,各有所理。美国教学论专家帕克·帕尔默(Parker Palmer)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提出“主体中心论”。他认为,我们的教学经常徘徊于两种中心之间而无所适从,教学究竟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呢?当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中唯一活跃体时,不是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就是学生永不犯错,缺乏标尺的天平总是东斜西歪,平衡需要一个第三事物的支撑。这个第三事物就是要学习的事物,我们称之为‘主体’(subject)。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不要纠缠教师中心还是学生,我们应该以我们学习的事物(主体)、或者说是问题为中心。依据这一理论,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以所学知识为载体,发挥好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首先,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为目标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教师要围绕目标教,学生要依据目标学,师生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要尽量不偏离学习目标。

其次,自主学习的课堂要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如学习时间、速度、效果等,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注重学习信息的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的路径,及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和策略,学生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在自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当讲则讲,讲则讲明讲透。

最后,自主学习的课堂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及时矫正学习过程的不足和谬误。学习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要通过科学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我领会、自我感悟、自我习得。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