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为何有的校长认为教育科研是玩“虚”的?

2021-07-14

关注


为何有的校长认为教育科研是玩“虚”的?

王营


在近期教体局举行的一次校长座谈会上,一位初中校长在发言中明确表示:他们学校之所以教学质量高,主要是抓好了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主要环节的工作,不支持教师搞教育科研,也不想让教师申报教体局下发的教研课题。他认为,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玩“虚”的,除了晋级时有点用处外,对提高教学质量并无实际意义。

这位校长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克服教师职称评审中重论文成果、轻工作实绩倾向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教师搞教育科研是不是玩“虚”的?

对于教育科研,向来有“虚”和“实”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重大问题和教育发展方向的,这类教育科研常常以重大课题、规划课题的形式的呈现,需要层层审批,具有严格的研究过程,要通过广泛收集材料,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最终得出指导教育发展的结论,这类教育科研本质上是教育创新。笔者认为,这类教育科研是教育专家学者或教育研究机构要做的事情,非一般教师能力所及。教师如果搞这类教育科研,既不具备相应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也不具充分的研究条件,这样的教育科研往往比较“虚”。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教师是“教育行动研究者”,教育科研是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课题,通过对这类问题的梳理、分析、反思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解决了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即我们平时所讲的“问题即课题,思考即研究,解决即成果”。

这类教育科研通常以教研小课题的形式呈现,由学校或教研部门组织开展研究。笔者认为,这类教育科研非但不虚,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造就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校领导,应大力提倡教师搞这种类型的教育科研。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并在教育界广为流传。教师作为研究者,既应当是教书育人的行家,又可通过行动研究,在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同时,收获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在一定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育专家。因此,引导教师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实则让教师经历了一个由“教育实践者”到“反思研究者”的蜕变历程,其目的是实现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双赢”。

由此可见,对于教育科研,学校领导不能简单地或者从主观上予以肯定或否定,要看教师搞得是何种类型的教育科研。一些教师所研究的课题像空中楼阁,几乎与教学工作无关,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只是用课题妆点门面,为自己晋级换取资本,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更没有促进自身教学质量提升,这样的教育科研当然不宜提倡;而一些教师所研究的课题来自于教学实践,脚踏实地,通过研究扎扎实实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并且影响和带动了周围一大批教师,这样的教育科研学校领导应给予大力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教育科研也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说道:“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者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也曾说过:“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师要成为一名教育专家,除了要有奉献精神、求真的精神之外,还要有创新的精神。要创新,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读书、实践、反思、探索,这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不二选择。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