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写论文”是不是教师的“主业”?

2021-07-30

关注

据媒体报道,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已开始进行全面改革。在职称评定中,把“讲好课”作为首要条件,取消了“发表两篇论文”的硬指标,将日常教学表现纳入评价标准,强调教师教书育人本位。

我为河南省这一做法叫好!作为一名教师,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理应把主要精力放到“关心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成长”和“教学工作”上来,这是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重要使命,舍此而化大力追求一些与教育教学工作关系不大的写论文、发论文之类的事情上,实则是本末倒置,或者说是不务正业。

可以这样认为,凡是教育不好学生,且教学工作一塌糊涂的老师,无论他(她)发表、获奖的论文多么多,层次多么高,也不能说他(她)是一位合格的教师。如果教师只会写论文,不会当班主任,且教学水平一般,那么即使这样的教师被评为高级职称也不会让人心服口服。因此,河南省的这一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回归了教师职业的“本”与“真”,企盼能对全国各地的教师职称评定产生很好的导向作用。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对长期以来流传甚广的“教师是研究者”的提法作一番理性的思考。

因为“教师是研究者”,因此很多地方在教师评定职称时,把获奖、发表多少论文,承担哪级教改实验课题作为一项硬指标。教师缺乏这些项目,无论课讲得多么好,教学质量多么突出,也往往被拒之门外,由此导致基层学校部分教师急功近利,不安心于本职工作,把主要精力用于写论文、发论文上,结果论文发了不少,高级职称也评上了,教育质量却没有带来明显提升。相反,那些踏踏实实搞教学,教学质量一直优秀的教师却一再失去晋级的机会,有的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还只是一个中级职称。

我不反对教师搞研究,但要明确“主业”和“副业”的关系,弄清楚教师的研究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研究。诚然,当教师的应该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唯其如此,才能创造性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师职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但是,“研究”并不等于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写论文、发论文上。思考是研究,分析是研究,运用思考和分析的结果改进实践也是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有时候不可能写成文章,但在许多优秀教师的心中却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经验,他们虽然很少发表论文,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却能在教学中驾轻就熟,产生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难道他们就不是“研究者”?

因此,我认为“教师是研究者”提法,倒不如改成“教师是实践者”说法更为恰当,因为教师的“研究”不同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不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写论文而写论文。

但是,我不否认一线教师通过写论文、搞课题研究成为“教育专家”的可能,相反我真心地希望一线教师中有更多的“教育专家”涌现出来。

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专家”,应该首先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并在教学领域成绩优异,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思想理论体系,并经过实践检验产生很好的效果。就像魏书生老师那样,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经过长期的锤炼,最终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