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绩效工资沦为考勤工资,应从评价机制上找原因

2021-09-14

关注


近日,有教育工作者撰文称,绩效工资沦为考勤工资在基层学校比较普遍,重勤轻能、重勤轻德的情况几乎都存在,这有悖于绩效工资发放的初衷。从根本上讲,绩效工资是对一名教师德能勤绩的综合考量。他认为,学校若只用考勤作为衡量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最重要的标准,很显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对于教师德能的考核要从平时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发现,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方案,并且要求学校领导亲力亲为。


以笔者之见,绩效工资之所以沦为考勤工资,一是由于考勤便于量化统计,数据客观,以此作为绩效工作发放的标准,教师怨言少;二是由于学校缺乏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德、能、绩等方面的工作不好评价,据此发放绩效工资容易滋生矛盾。


但还需看到,以考勤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会打击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最终形成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不利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而也就失去了绩效工资发放的意义。要想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必须摒弃懒政思维,建立一套客观、有效的教师工作评价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有显性的、可以量化的工作,但更多的是一些隐性的、难以量化的工作,如师德、奉献精神等。因此,在制定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处理好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的关系,兼顾全面性,体现科学性。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容易用数量处理的指标,如工作量、出勤率、作业批改量等,尽量以数量的形式评价,以便于比较分析。但对于隐性工作指标,要多使用描述性语言,表达上要具有可操作性,避免随意性和模糊性,力争使每项指标都具有较大的区分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要广泛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使其更加符合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


其次,要注重全程评价,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动态调控机制。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多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采用“秋后算账”的办法,以考试成绩的优劣判定教师工作的好坏,忽视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评价严重滞后,不利于教师改进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把评价看成是一个过程,注重动态监控,既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水平,也关注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并为教师将来的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于此,评价要关注以下几个节点:


一是课堂评价。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进行准确定位,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评价应贯穿教师评价的始终。这种评价是一种即时性评价,每次听课后,评价者除了根据课堂评价标准量化评分外,还要及时和任课教师座谈,交换意见。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确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是学月评价,即以月为单位对教师进行评价,可通过学校年级组、教研组等基层单位组织实施。年级主任或教研组长要广泛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对教师本月教学工作作出客观的定量和定性评价,为每位教师今后的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学月评价可通过小型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但要力戒“一言堂”,要引导教师对照个人发展目标进行自我反思,防止用行政命令的口吻要求教师。


三是学期或学年评价,即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者要全面收集关乎教师的平日信息,对教师作出符合其发展要求的价值判断。对于平时积累的材料,学校要进行综合处理,参照教师制定的学期或学年发展目标,为每一位教师制定书面评价报告。


再次,要建立多元化教师评价参与机制。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通过学习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逐一自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自我评价报告。评价人员可对照教师自我评价报告,逐项核实量分。同时,学校还需建立一个以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参与机制,这一机制应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社会评教等,并按一定比例记入教师量化评价。


通过以上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评价,基本上就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教师德能勤绩的全貌,据此发放绩效工资,必将大大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争优创先的良好局面。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