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一组图片,是一位父亲在女儿婚礼上的发言:
“在这个世界第一个抱她的人不是爱人,是爸爸,第一个亲她的人不是爱人,是爸爸,第一个爱护她的人不是爱人,是爸爸。但是能够陪伴她一生一世的人是她的爱人。”
即使有百般不舍,父亲还是郑重的将女儿的手交到那个能够陪伴她、爱护她的人手里。
这位父亲可能是每个女儿心底关于父亲的形象,有着传统中国式父亲的样子——内敛、沉稳、深沉......但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理想型的父亲。
01.
父女的关系
决定女儿的幸福
一位心理老师说过:
“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决定女儿一生的幸福。”
婴儿认识母亲是从片段开始的,比如,先认识母亲的手臂、面孔,此后慢慢才有整个母亲。爸爸则不同,婴儿识别父亲就是第一个以完整的人进入视野的,这也会成为TA第一位接触的男性。
父亲和女儿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女儿未来婚姻关系的幸福程度。
一位女性来访者和我描述了她婚姻中的不幸。高智商、高学历、火爆性子的她在和男人角逐的事业圈子里异常出色。
父亲严厉且重男轻女,她看不惯父亲行事。作为家中女孩代表,常和家里男孩相较,事事抢风头。她认为读书的机会也是自己斗争而来。
多年来,不管父亲做什么,都没有办法抵消父亲偏心给她带来的影响。长大后,给家里花钱是她和家人的唯一连接。
说到这,也许你已经看出了端倪,钱既是她证明自己,得到父亲认同的象征,也是她对于羞耻感的防御。钱是联结、是证明,是对父爱的渴望。
什么时候我们能把过去和现在分开了?让爱得以浮现?
这让我想到在封建礼教盛行的年代杨绛父亲的做法。面临杨绛分科,杨父说:
“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面临初入钱家,杨绛被钱父要求待在家里,不让外出工作。杨父用最有力量的语言告诉钱家父子:
“杨家女儿不是给你们家当老妈子的!”
有了父亲支持与认同,杨绛成为惊艳文坛的杨先生。成为丈夫钱钟书眼里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无论是父亲充满爱意的轻松化解,还是面对夫家做法的回应。
让人难忘和震撼的是留给女儿的“不怕,有爸爸在”的底气。
曹老师曾经在《硬核父母》的课程中,这样形容父亲和女儿的关系——他将父女关系描述为“弓箭模型”,这个模型来自于与纪伯伦的一首诗--《你的儿女》。
曹老师在课程中,曾经提示各位爸爸:要学会弯曲自己,要柔韧,不要简单粗暴,同时要成就自己女儿,要给予女儿高质量的爱,尤其是爸爸要在女儿面前展现出有爱的、努力的品质,你的女儿就会学着和这样的人来交往、也学会了爱与被爱。女人如果会爱、懂爱,懂得努力、勤奋,那么家庭婚姻、事业人生大致都不会太差。
02.
有形的亲密
无形的影响
妈妈、女儿、父亲形成三角关系。如果妈妈强势,女儿和父亲相依。当女孩长大,就很难从与父亲的关系中出来。因为只要她选择单独生活,内心就会有抛弃父亲的愧疚。
如果父亲严苛,女孩内在满是“爸爸为什么不喜欢我?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的疑问,极易形成自卑、讨好型的人格。
如果说妈妈是女儿与外界相处的雏形,一切关系都是和妈妈关系的翻版。父亲则是女儿走向外在世界的桥梁,和父亲的关系往往代表着和权威的关系。
每个孩子都以自己隐匿的方式爱着父母,特别是父女间。
作为女孩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女孩对男人的看法,父亲站稳自己的位置,给予女儿温暖、稳定、亲密的爱是极为重要的。
现实中有很多女孩因为对父亲失望,发誓绝不找父亲那样的。
遗憾地是,她们要么受到父亲型男孩的诱惑,要么找了一个相反型的,经由婚姻的演变,把对方改造成父亲的样子。
因为她们的内心中还住着一个女孩,渴望得到爸爸的爱,潜意识做了选择。
马伊琍在《朗读者》中说道:
“尤其对于女孩子,如果有一个非常爱她的父亲,这个女孩活在世界上,会非常有底气。”
每个女儿跟爸爸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而如果女儿被爸爸真心爱过,这故事也就有了共同点,一定是个关于幸福的故事。
03.
到底何为
父爱如山?
好的父爱一定是亲密、温暖、能感受到的。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