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11岁男孩3天打赏主播170多次上热搜,电子产品是洪水猛兽吗?

2021-10-27

关注




今天,一名11岁男孩3天打赏主播170多次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


起因是,男孩看直播时,有人加他,说要比比谁刷的礼物多,谁能当第一。


在好胜心的驱使下,男孩把爷爷奶奶的辛苦钱不断打赏给主播,从10月6日至8日,男孩总共打赏了9710元。


好在,通过民警的不懈努力,平台确认男孩系未成年人,其打赏行为属于无效行为。目前,平台已将男孩打赏的近万元钱退至其爷爷的支付宝账户。


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打赏主播的新闻确实屡见不鲜。


01

只要能玩手机

被妈妈掐一下又何妨


在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节目中,11岁男孩王禹然每天写完作业,就会像小耗子似的,拿着手机来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作业都写完了,可以玩会儿手机吗?谢谢!”



妈妈要是不让他玩,他就耷拉个脑袋,噘着嘴,往床上一躺。


爸爸说:“我现在很苦恼,这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而且特别特别地上瘾。”


从爸爸话里的三个“特别”可以看出,爸爸对儿子玩游戏有着想管却又管不了的无奈。


王禹然的妈妈说:“儿子是一个小暖男,但只要一玩游戏,就像小恶魔上身,不仅玩得沉迷,还脏话连篇。”


王禹然为了能玩游戏,想尽了各种办法。


有一次,妈妈威胁他:“敢玩就掐你!”



没想到,王禹然直接发问:“掐了就可以玩了吗?”


说完,他主动把胳膊伸到妈妈面前,让妈妈掐他10下,这样就可以换来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


还有一次,爸爸凌晨5点醒来,发现儿子不见了。查了监控才发现,儿子躲在自家的超市里玩游戏。


更可气的是,去年疫情期间,王禹然独自在家上网课时,居然破解了妈妈的手机密码,给游戏主播打赏了8000块钱!


在很多家长看来,电子产品是罪恶之源,是洪水猛兽。孩子一旦沉迷进去就不可自拔,损伤视力、健康又耽误学习,百害而无一利,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管控。


终于,国家出手了!


今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相关政策,游戏公司也根据政策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对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作了严格的限制。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孩子们总能想出各种破解之法。


02

只要能玩手机

用爷爷奶奶的身份证登录也未尝不可


最近发布的公益小短片《立场》中,有这样一个典型的家庭:


当主持人提问:“你觉得孩子打游戏多吗?”


妈妈回答:“多啊!”


儿子回答:“还好吧!


妈妈接着说:“反正我一回到家就看到他在玩游戏,叫他吃饭、写作业,他就关在房间里装听不见。



儿子说:“在学校我又不可能玩,在家里,只要我一拿起手机,她就认为我是在玩游戏。再说了,一超过时间就不让玩了。”


妈妈说:“有一次,孩子为了玩游戏,偷偷拿家里老人的身份证登进去了,这些游戏公司都不管吗?”


孩子反感地说:“家里要管,游戏公司也要管,还嫌管得我们不够严格吗?”


主持人问:“你觉得这是谁的问题?”


妈妈说:“没游戏可能就没这个问题了。”


儿子沮丧地说:“现在手机都被她没收了,那些同学都不找我玩了。”


妈妈噙着眼泪说:“做父母的也想多陪陪孩子,可是我们早出晚归的实在是没办法,也不敢丢了工作。把他带这么大,我现在变得就像他的仇人一样。”



母子对话之后,节目组把每个人答案里的“你我他”进行了置换,让母子俩分别读出对方的话。


妈妈读道:



儿子读道:


当他们读完彼此置换的话语后,先是怔住,后又陷入深深的思考……


生活中,我们都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往往只看到对方的问题,却忽略了自己的问题。


父母们只知道责罚、管控孩子玩手机,却忽略了孩子沉迷手机这一问题,有可能是自己无意中造成的。


03

到底是谁把手机塞到孩子手里的


《少年说》中的小学生叶子健,在天台上说的一席话,令许多人落泪:

小时候,我以为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每次抬起头看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看。


爸爸妈妈想让我安静下来,不给他们捣乱,就会把手机扔给我,让我一个人玩。



他委屈地喊道:

你们大人总是这样,为了图当时的安静,用手机稳住我们。等我们长大了,沉迷于手机时,你们又会觉得是手机耽误了我们。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我小时候,是谁把手机塞到我手里的?又是谁,放弃了对我的关爱和陪伴?


孩子的一番话,道出了自己沉迷手机的原因——小时候,父母陪伴的缺失、错误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把孩子亲自送到了手机的世界。


孩子渐渐在手机的世界里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稳定、可控的“安全岛”。


等孩子沉迷其中后,父母才猛然发现孩子被手机耽误了。想夺回对手机的控制权,却发现孩子已经不可自拔了。


于是,父母开始对孩子横加指责、破口大骂,甚至武力威胁。殊不知,这样不仅会破坏亲子关系,还会破坏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


04

孩子玩游戏是大势所趋


原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也对孩子玩电子产品头痛不已,她曾发起了“电子产品是洪水猛兽吗?”的话题,引起了两千多万网友的关注,投票。



其中,支持电子产品是洪水猛兽这一说法的网友占47.7%,不支持这一说法的占52.3%。


亲子教育专家贺国卿老师说:“随着智能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和我们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离开手机可以说寸步难行。我们不能用洪水猛兽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它。”



电子产品既不是毒品,也不是洪水猛兽。它已经成为当代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家长喜不喜欢,他们最终都是要玩的。


所以,在要不要让孩子玩游戏的问题上,父母已经基本上不需要决策了。它是大势所趋,是挡不住的。


父母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游戏,又懂得自我约束,怎样才能娱乐、成长两不耽误。毕竟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陪伴在孩子左右保驾护航。


对于孩子玩游戏这件事,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非常治愈的答案。


在问题“有一个陪自己打游戏的父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中,一位答主这么说道:


对于和自己一起玩游戏的爸爸,她文字中无不透露出骄傲:



看到这里,我不禁赞叹这位父亲的开明的和孩子的幸运。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人家的孩子自觉,该不玩的时候就不玩了。我那个孩子,你要真这样放开了,他会什么都不干,永远都不想停下来。


如果这些父母的自认为的“放开”没有效,那应该有两个原因:


一是这些父母习惯在很多事情上去“管”孩子,单是玩游戏这一件事就不知道说过多少次,发生过多少冲突。那么你哪天突然放开了(其实多半是躲在旁边做侦探去了),他当然就要玩疯了。警察突然下岗了,小偷能不放肆吗?


所以,家长和孩子最好不要形成这种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得时间越长、越牢固,孩子的自觉性就越差。


二是父母缺少耐心,指望自己一改变,孩子也能立地成佛,几天就变好。如果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不改变,家长就受不了了。


要知道,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用一天养成的坏毛病可能需要三天来改正,何况他几年间养成的坏习惯,怎么可能你放开三天他就改了呢?


还有一些父母,平时对孩子严加管束,不许他上网。一旦孩子考试成绩好或别的什么事做得好,父母一高兴,就以允许孩子上网或超时上网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孩子对游戏的兴趣被刺激得更浓了。


其实,父母们不妨反之道而行之,把上网当作“任务”或“惩罚手段”,而不是当“奖品”安排给孩子,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总之,要想从根本上帮助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就需要父母们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技巧。


没有父母的改变,就不可能有孩子的改善。而父母教育理念和技巧的改变也是需要学习,并慢慢纠正的。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