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论语》感悟:参加重大仪式要庄严肃穆

2021-11-25

关注


原文: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3.10 孔子说:“禘祭的重大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之后,我就不愿意再看下去了。”

3.11 有人向孔子请教关于禘祭的理论。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理论的人对于治理天下,就好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容易了。”一面说,一面指着自己的手掌。

3.12 祭祀祖先的时候,就好像祖先真得在那里一样;祭祀鬼神的时候,就好象鬼神真得在眼前一样。孔子说:“如果我没有亲自参加祭祀,就好像没祭一样。”

感悟:孔子为什么说禘祭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之后,就不愿意再看下去了?南怀瑾先生作出了如下解释:禘礼开始以后,主祭者端上一爵奉献神禘的酒,心里就想着要离开,接下来的祈祷等隆重的祭礼,都是在应付了事,没有一点庄严肃穆的诚意,所以孔子“不欲观之”。孔子真得不知道“禘之说”?他当然知道,这是孔子在说反话,既然主祭者对禘礼那么草率,那么没有诚意,我也就不知道了,并且指着自己的手掌说,真正知道“禘之说”的人,对于治理天下的事情,就好像呈现在这掌心上这么清楚了。于是,孔子又进一步阐明了自己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观点。

我们不去探究古代的“禘”礼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重大仪式,通过这三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重大仪式的态度,即参加重大仪式时,每一个参与者都要真心实意地把自己融入到仪式的氛围中去,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净化,进而培养对国家、对民族、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对青少年的教育也是如此,一些重大仪式实际上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凝聚人心、催人上进的教育作用。比如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当国旗迎着旭日冉冉升起的时候,每一中国人心中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因此,升国旗、奏国歌不仅仅是一个仪式,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仪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所以升旗仪式一定要组织的庄严肃穆,要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一仪式产生心灵的震憾。

天安门广场每天都举行升旗仪式,而且是在每天太阳升起的那一刻。记得九十年代我去北京开会,为了观看第二天的升旗仪式,我们凌晨四点钟就来到天安门广场。此时,广场上已聚焦了很多人,其中有外国人,还有老人和孩子,都是来观看升旗仪式的。大约六点一刻,升旗仪式准时开始,一队武警护旗手荷枪实弹,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天安门城楼里走出,将五星红旗护送到旗杆下。当太阳即将升起的那一刻,雄壮的国歌准时奏响,国旗伴随着音乐冉冉升起。此时,长安街上的汽车停止了运行,护旗手向国旗行庄严的军礼,少先队员向国旗行队礼,其它人则向国旗行注目礼,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那么庄严肃穆,广场上一片寂静。

然而就在此时,人群中却发生了骚动,两名年轻妇女操着标准的普通话吵了起来,先是小声吵,还没等升旗仪式结束,声音就变得大起来,后来几乎就扭打在一起。吵架的原因是两家孩子因为争着往前挤,互相踩了对方的脚,各不相让,双方家长就打了起来。就因为这点小事,等仪式结束后互相道个歉不就完了,有必要吵架吗?况且在这么严肃的场合,家长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榜样示范作用?会给在场的外国人留下怎样的印象?

这个场面几十年来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其实,对待重大仪式的态度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的文明素质,我们总不能教育孩子在参加丧葬之类的活动时大声喧哗、随意说笑吧!因此,对学生进行此类的文明礼仪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