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教师涨工资总是和职称挂钩,合理吗?这篇文章总算说明白了

2022-03-25

关注

01
教师工资又迎来了一轮上涨,这对广大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但每次工资上涨,都会引发一个讨论:
教师工资总是按职称涨,合理吗?
我们知道,公办学校的教师工资和职称是直接挂钩的,一般来讲,职称越高,工资越高。
基本上,每次涨工资都是如此,职称越高,涨得越多,造成不同职称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在有的地方,甚至连烤火费这样的福利也是按职称高低来发。
有老师就质疑说,难道高级教师冬天比初级教师更冷,要烧更多的煤么?
教师的收入和职称的相关性太强,难免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
02
打个比方说,一个教师当班主任同时教高三毕业班,另一个看大门,谁的工资应该更高一些?
显然应该是前者。
但事实上,在学校里,如果前者是初级或中级职称,后者是高级职称,那么后者的工资要比前者高很多。
再比如,两位教师同样教高三,同样当班主任,一个班考上大学的学生最多,另一个班考上的学生最少,谁的工资高?
按理说,也应该是前者。
但事实是,谁的职称高,谁的工资就高。
只要评上了职称,就永远能挣高工资,只要评不上职称,你干得多、成绩好也没用。
这样的现状,无疑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03
记得《瞭望》曾发表过《兴安盟的教改实践》一文,写的就是这个问题。
文章中提到,兴安盟6个旗县市234所学校,每所农村学校都有3~5名教师做着看大门的营生,其中2~3人还是高级职称教师。
因此,当地进行了改革,直接向那些评上高级职称、享受高工资待遇,却在门卫、宿舍、食堂等教辅、工勤、管理岗位工作的教职工的利益开刀。
该盟规定,专任教师新转岗到工勤、教辅岗位的,按工勤、教辅岗位重新核定工资,不再保留教师职称工资待遇。
可见,有的地方已经认识到了职称和工资挂钩的弊端,开始做出改变。
04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构成,分为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薪级工资和各种津补贴等四项。
其中,岗位工资是最重要的一项,依据就是职称。
中小学教师职称一般分为高、中、初共三级(现在有了正高级,但比例很小)。
高级教师(副高级职称)又分为五、六、七级,中级教师(中级职称)分为八、九、十级,二级教师(初级职称)分为十一和十二级,岗位工资向下递减。
最高的五级岗位,相当于最低的十二级岗位的近两倍。
显然,这个“岗位工资”实际上是职称工资,因为岗位对应的是职称。
而职称代表的是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低(如果评的过程严格公正并且统一的话),而工资代表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贡献,这是两码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称和学历有些像,可以作为竞争工作职位的依据。
比如学历高、职称高,说明水平高,在竞争毕业班、竞争班主任时有优势。
但在涨工资时,要看你具体在干啥,而不能看你的这些外在条件。
如果每次涨工资都是研究生多涨,本科生少涨,专科生涨得更少,显然不合理。
职称亦然。
05
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应该是干得越多、贡献越大的职工,工资越高。
而教师的职称高低,同工作量以及贡献的大小不存在直接关系。
一个合理的办法是,像兴安盟一样,让岗位工资真正和工作岗位结合起来。
比如,教师工资可以采取“绩效工资+教龄工资”的方式。
绩效工资就是以岗位定工资、以成绩定工资,干什么活、干出什么成绩,就拿什么钱;
工龄工资则是对长期从教的鼓励,而且,每个人的年龄是共同增长的,这对所有人都公平。
年龄大而且坚持在一线,工作满点,成绩出色的教师,工资最高;
由于身体等原因不能在一线满点工作的老教师,和在一线担当主力的年轻教师,都挣得比较多;
年龄不大还干活不多的,工资最低。
这样的方式,可能更能体现出多劳多得,更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香港教师会李兴贵中学

课程设置:香港DSE课程

学费区间:免费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