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少年说》学霸男孩天台哭诉:父母爱比较,孩子究竟有多煎熬?

2020-04-01

关注

 文|安右右


《少年说》里,一位学霸男孩登上天台喊出了自己的委屈:“每次我数学考满分,我妈却总是会说,很正常,别人比你厉害的多了去了。”



很难想象,一个头顶学霸光环的孩子,心中竟然充满了委屈和不解。


面对儿子的哭诉,站在台下的妈妈却很苍白的回应:“我就是怕你骄傲,想让你更努力。”



在妈妈看来,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较,是希望他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男孩哭着回应:“但你也不能只看我的短处,不看我的长处啊!”显然,妈妈平时对他的努力视而不见,总是用更优秀的孩子,来刺激他更上进。


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心目中最好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习惯性地赞赏别人家孩子,而否定自家孩子。


殊不知,这种比较,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向激励。长期背负着不如别人的心理压力,会压垮掉他们内在的自我。 

 

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3.4%的受访家长坦言会羡慕别人家孩子的优秀,会经常比较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都应该是父母手中独一无二的玉。我们被环境、焦虑、比较裹挟着,忘记了最好的爱是接纳孩子。


01

有一种伤害叫“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看过一位知乎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从小到大,成绩并不算拔尖的她,在父母眼里,根本不可能考上好大学,谁都可以比她好。


还未大学毕业,父母就说:看看你上专科的同学,都可以赚钱养家了,你这么大了还让家里操心。


在国外读研究生时,她读的专业课业繁重,而室友相对轻松,一周只有两三天的课。父母却念叨:别人能打工,你就不能打?


毕业到北京,刚工作没多久,父母又说:每个月要存一些钱,你姐在工作头几年,就存了一套首付的钱。


一路成长,一次次努力重建的自信,总是在这样的对比中被打击的无影无踪。


育儿专家兰海老师说过,经常这样对比,孩子会容易变得习得性无助,并缺乏上进的信心。


当父母用比较的眼光,总拿孩子弱项跟别人的优势比,会严重挫伤其自尊心,让孩子产生绝望、无助的心态。


因为父母频频吹捧的“榜样力量”,只会让孩子有“永远不如他人”的沮丧情绪,起不到任何积极引导的作用。尤其是在孩子还没有自我定位的能力时,是从大人的评价里认识自己。


媒体人李小萌,在节目中坦言,自己小时候是一个偏低自尊的人。有一次爸爸带她去参加活动,回来跟妈妈说:别人的女孩都像花蝴蝶一样漂亮、可爱活泼,咱们女儿又黑又瘦的,缩在一个角落里。



这些话深深的刺进她幼小的心灵,从此,又黑又瘦缩在角落里的形象,让李小萌背负了好多年。


每个低自我认知和自卑孩子的成长背后,都被否定过、比较过。


要知道,我们那些或有心或无意的话,会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打下烙印,像魔咒一样一直跟随孩子一生,让孩子委屈一生。


02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曲线


去年上映的纪录片《零零后》,好评如潮,是一部值得学习的教育片。主角之一男孩池亦洋,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长大的过程,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但父母从未盲目地拿他去攀比,而是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关注孩子自身的成长。


在幼儿园,池亦洋是个喜欢打架的孩子王,父母没有过早的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上小学时,池亦洋在学习上很受挫,父母愿意给他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去发现真正喜欢的东西,而不是只担心成绩。



直到进入中学,池亦洋遇到橄榄球,这项运动可以发挥他对身体对抗的热爱,池亦洋重新燃起自信。


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进入职业美式橄榄球联盟,并把美式橄榄球带回中国。


池亦洋不像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在常规赛道上竞争到迷失自我。相比之下,他得益于父母的支持,找到了最擅长的东西,并敢于追求自我价值。


这是何其幸运!


有人说,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开放季节,每个孩子亦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我们要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慢慢来”,别动不动就拿别的孩子做标杆。


热播剧《小欢喜》里,董文洁拿儿子的成绩跟竞争对手作比较,看到的是巨大差距。



而方圆却告诉媳妇:拿儿子这一次的分数与上一次比较,看到的会是进步和努力。


放下对比,我们会发现,放弃无意义的对比,孩子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海明威说过: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哪怕孩子是一朵晚开的花,也会遵循内在的生长秩序,绽放成自己最好的样子。


别让“别人家孩子”的速度,扰乱自己孩子的成长节奏。


03

父母的接纳和信任才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亲子专家海文颖说:当幸福感是通过与别人比较而获得时,很不牢靠,随时可能烟消云散。


为人父母,盯着别的孩子羡慕,不如培养并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一道光。


1

发掘并欣赏孩子的优点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长杰克·韦尔奇,从小就患有口吃症。但母亲却对他说:“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明的脑袋瓜。”


母亲为他发掘了不同于常人的优点,让他相信自己的大脑比嘴转得要快。在这样的鼓励下,杰克·韦尔奇从未对自己的口吃有过困扰。


有智慧的父母会懂得,孩子不需要跟任何人比,找到自己的色彩和光芒最重要。


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势,并加以鼓励和称赞,从而激发孩子最大的潜能。


2

允许孩子犯错误


陶虹在采访中,分享过女儿的一个小故事:女儿长得和桌子一样齐的时候,虽然很担心孩子会被桌角磕到,但她并没有把家里的边边角角都包起来。


前两次,她眼睁睁看着女儿磕上去,心都提到嗓子眼,却没有提醒。


第三次,又看女儿走过去,但快到桌角前的时候孩子主动绕过去了。


这告诉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学会去体验、去试错,给孩子犯错误的成长空间。很多时候,不是自己孩子不如人,而是我们不允许他们做,一出错就制止、打击。


如果有了这份“犯错”的允许,孩子才敢更大胆的向前走,更有底气去感知世界。


3

给予孩子充分笃定的信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孩子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结果显示:“信任我”以63.5%的高得票率位居第一。 


可见,孩子最大的成长内驱力是来自父母充分的信任感。相信孩子会有内在的成长密码,不要让比较式思维,为孩子人生路上埋下自卑的种子。


丹麦的“幸福教育”理论中也曾提出:要给孩子们留有很大的自由空间,给予他们高度的信任,允许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因此,丹麦的孩子更为自信,更容易获得高度的满足感。


我们的孩子并不输于别人家孩子,前提是,要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做。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真正看见和接纳,而不是被比较支配着往前走。


《园丁与木匠》一书中说: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


与其花时间和精力用“别人家的孩子”来伤害自己家的孩子,不如用信任、接纳为孩子提供爱的给养,这才是孩子爱的源泉和成长的动力。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爱的滋养下成为闪闪发光的自己。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