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难道“诸葛亮”和“孔明”是两个人?

2021-05-13

关注

难道“诸葛亮”和“孔明”是两个人?

王营

上海作家叶开在谈到女儿的教育问题时,曾说起这样一件事:孩子在学到小学语文《智烧敌舰》一文时,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回答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因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女儿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和庞统”。这个答案也得到了妈妈的认可。结果,当天晚上,孩子就伤心地回来了。语文老师的标准答案是“诸葛亮”。班里有几个男生也看过《三国演义》彩图本,他们问老师,“为什么不能是庞统?”老师回答,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

为什么写孔明也算错?难道“诸葛亮”和“孔明”是两个人?历史上难道还有其他人叫“孔明”?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阅了有关的历史资料,发现凡有记载的历史名人,没有一个人叫孔明,也许姓孔的有叫这个名字的,但都不出名,历史上也没有记载。如果单单集中于三国一个时代,孔明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和孔明是一个人。

由此可见,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多么死板!追求标准答案竟到如此可笑的地步!我们不禁要问: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长大后怎么可能有创造力?

过分地追求标准答案,正是语文教学和考试的一大弊端。在这一点上,我有切身的感受。当年我当语文教师时,深知这一弊端,很想进行一番改革的尝试。于是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放手让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但在考试的时候,学生没有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答题,却吃了大亏。后来没办法,我来了个兼收并蓄,在坚持原来做法的基础上,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让学生记住,考试的时候只能照此做答,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成绩才有了提高,但我心里总觉得这样做对不起学生。

语文考试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这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文学常识和语文基本知识,这类考题可以有标准答案。二是阅读理解题,这类考题就不一定要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真实地写下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有理有据,论点鲜明,就应当给分,尤其要鼓励那些能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学生。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像上面的这道题: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物是谁?依我看,答诸葛亮、庞统和周瑜都算对,甚至回答曹操、司马懿也未尝不可,但要让学生写出理由。

这样看来,语文教师能否放开手脚进行改革,关键在于语文考试和评价。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江苏省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将取消“选择题”,全部采用“简答题和表述题”,此举甚好。选择题是框定学生思维的罪魁祸首,简答题和表述题便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学生的主观阅读感受,既体现了新课改精神,也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但愿这类题型在阅卷时不要设置什么标准答案。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